夏侯惇于晋阳城兵败自焚身亡。
这一则军报刚一传回魏都洛阳,顿时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国内也引发了空前的动荡以及热议,民间亦是在潜移默化的蔓延着悲观情绪。
诸文武抑制不住惶恐,甚至于魏帝曹丕也是当场昏厥过去。
夏侯惇竟然兵败还被逼自焚身死。
这一打击对魏国上下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魏帝曹丕采纳太尉贾诩临终前所安定雍州之遗策,准备吸引蜀军主力全线入雍州腹地再转而集结各方重兵围歼之!
但却未料到,此遗策被蜀汉上下的君臣一致努力下化险为夷,主力虽有些受损但索性精锐尚在,先是关平提前感知到关中战场兴许会出现变故,便秘密派遣了暗卫势力前往关中联络法正,提前派遣了张飞率部从武功水撤离秦岭余脉,从散关方向威胁陈仓,阻止了张合阻拦主力,而避免了主力被合围。
后又得于老将黄忠的坚执而视死如归,为主力军拖住魏军主力的而赢得了汉军突围的时间。
随即又有赵子龙忽然的绝境发挥,力斩数将,重夺临泾,彻底摆脱困境。
曹真未歼灭汉军主力而未竟全功,转而设计围孤军深入的汉偏师魏延部,但所有人都以外魏延必败身亡时,他却兵行险招从出其不意的晋阳下手,逼得大将军夏侯惇兵败自焚,令魏国上下毫无反应的余地。
夏侯惇乃大魏初建以后的第一任大将军。
他战死沙场可谓对国内人心冲击极大,反而汉军那面士气近日来达到了空前的鼎盛。
……
天水。
冀城,临时行宫。
自魏延率部逼死夏侯惇,于晋阳一线暂时稳定住局势后,如法正,向朗以及吴班等一众文武都一致谏言应当立即趁胜进军,以响应并州一地的魏延所部,避免遭受魏军大幅度的围城。
毕竟,晋阳地处并州腹地,若未有援军,还是会被团团围困的。
一番商议下,向朗思虑一番提议着:“陛下,依朗之见,若想要魏文长所部偏师安然返回陇右,单靠他自己是决计不行的,自从伪魏大将军夏侯惇战死沙场以后,魏军各部来援主力便屯驻于晋阳四周各处要点守备。”
“魏军的意图已经很明显,随着夏侯惇的战死,势必会影响到国内文武之众以及三军将士,民间的高涨情绪,魏军肯定需要以全歼魏文长部来振奋军心,重拾士气。”
向朗一番话落罢。
意思已经很直白,那便是必须要采取接应魏延的对策了,不然将会再折一臂膀以及万余人,此乃是重中之重。
现在魏军肯定是做好坚决灭杀魏延的准备了。
不然,若汉军逼死夏侯惇却依旧全身而退,那此次魏国的损失将会无限放大。
话落,一侧法正思虑良久同样拱手沉声道:“陛下。巨达此言不错,原本之前我等突围以后,皆以为以魏文长的秉性来看,他要么是率众强渡洛水、再走泾水企图与驻防临泾的吴将军出汇合,再不济也应是强渡汾水,从蒲坂侧翼杀入关中腹地然后沿五丈原从秦岭余脉退回汉中。”
“故此,那时节正才会建议陛下与吴将军屯兵临泾,依据泾水一带布防准备随时接应突围的偏师,但正却也并未料到,魏文长竟会兵行险招,反是反其道而攻魏军的薄弱地带,反是打断了魏军的进攻节奏,趁机跳出了包围。”
说到此处,法正声调却忽然有些低层下来,面上也透露着数分悲绪,缓缓道:“但魏文长却在战前忽略了一点,他纵然逼死了夏侯惇又能如何?反而会彻底激怒魏军上下,会让魏帝曹丕下旨不惜一切代价围歼他。”
“而孤军深入并州腹地的他,也会让我等的救援都鞭长莫及。”
细细一点,法正面上也流露着数分忧桑。
本来己军主力成功夺回临泾,摆脱魏国的围剿后,他都已经策划出了如何接应魏延突围的后续一系列计划,只要魏延率部突围,就极有把握两方汇合。
可他却未想到,魏延如此大胆,竟敢孤军深入而冒进。
但事已至此!
法正也只得提议着:“陛下。正以为我军应当立即遣三将军再行加大对散关、陈仓的攻略,让张合不敢丝毫起盯住我方临泾的心思。不仅如此,适当的时候还可佯攻转主攻,强攻一下大散关,吸引曹真的注意力,以分散魏军主力围困魏延所部的实力。”
“如此,那么接应魏文长回归的把握性也将更甚数分。”
话暂告一段落,稍一沉吟下便再度拱手道:“其次,我军可再遣一军借道羌氐之地渡过黄河,深入上郡、西河一带,与魏军各部战与一团,为我军偏师减少突围的压力。”
一席话落。
诸臣的建议汉帝刘备大多予以采纳!
随后,又命赵云遣两千骑士,万余步卒沿羌道再度奔往并州而去。
再分遣临泾守将吴懿予以配合,务必保证赵云能够救助魏延返回。
一时半会。
待一切事务完毕,刘备伏于御案上,面露丝丝悲戚之色,不由满心的苦苦安叹着:“唉!悔不听当初丞相之计也,此乃朕之过也!”
一声声无尽的叹息,道尽了此刻刘备内心的悲戚以及凄凉。
当时,刘备还屯驻于汉中整顿甲士时,诸葛亮便差人加急送来了舆图以及于图间标注了双方的战争势力以及各山川河流等地势险要等等。
随后,言辞恳求的请求刘备若进取凉州之地顺利,则千万不可迅速率众东进,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当稳定凉州的大好局势以后,再行东征便可事半功倍!
但他却执意率众东进,易欲速取关中。
可现在……接连一连串的现实下,他不仅夺取关中的计划功亏一篑,反是折损了忠心耿耿的五虎老将黄忠以及甘愿断后的将士。
甚至现在连魏延都有回不来的趋势。
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后果,他却连关中一毫之地都未占据。
这岂能不心生悲戚之心,不懊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