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说话间,天基情报中心已经完成发射读数,火箭点火。
几百吨的物体动起来,拖着巨大的蓝白火焰,直挺挺的往上飞,气场立刻让所有围观群众闭了嘴……多数是张大嘴。
很快就有曾经见过上一次发射的人看出不同:“咦!那东西居然换了方向,莫不是不往九天上去了?”
火箭此时一边做着翻滚动作,一边产生了倾角,斜刺上去。
然后又是上回见过的柱型音爆云。
它的出现,围观修士中有经验的根本不动,看着新来的追出去,不管有没有追出去的,火焰几乎同时消失在视野里。
天基情报中心。
“高度78千米,分离倒计时开始。”
本次发射,自玉剑山到海龙山段,布置了数十个大功率中继天线,而且还由玉剑山出钱,在海龙山设置了第一个外地卫星信号塔。
可惜没有画面,大屏幕上除了高度、时间、速度,只有沈文剑自己做的动画演示。
这个动画演示由一个小阵法储存和产生变量,算是较为简单的模拟。
“二子级准备完成!”
“高度85千米,倒计时十秒,九,八……”
“二子级燃料阀动作正常,真火阵法充能完毕。”
“三、二、一。”
没有人按按钮,大家只是通过通传,来确定是否需要人员介入。
“脱离成功,二子级航迹、速度正常。”
“耶!”
“搞定!”
负责一子级监控的几个工程师跳起来互相拍手。
不过他们的工作还没完,拍完手立刻坐下。
“一级火箭减速板开启正常。”
“陀螺仪运转正常,发动机再启动检测中。”
“回收信号已经发出。”
回收组提前两天已经到了海龙山暂住,一起去的还有科研部的一代飞艇,一级火箭用二代飞艇可运不回来。
那边处理一级火箭的回收程序,其他人都紧紧盯着上面级的情况。
二子级启动时,大气已经极为稀薄,不到两百秒的时间里,二子级就把上面级推到200千米的高度,速度达到6千米每秒。
有灵石供能的二子级要比正常火箭的工作时间长一些。
“高度220千米,二子级分离程序倒计时。”
“三子级推进准备中。”
“高度230千米,速度七千,倒计时十秒。”
“激流阵法准备完成,真火阵法准备完成。”
和一级与二级不同,三级的燃料只是辅助作用,主要通过首次实验确认的,可在外层空间以灵石能源保持效能的各种阵法组合而成,算是类等离子推进器,也有一点点液氢液氧燃料,在几个必要的点使用。
三级的推进器推力很小,如果在地表,就算没有整流罩都推不动自己。
“二子级脱离,整流罩脱离。”
二级脱离的时候三级需要几秒才启动,此时正好是丢掉整流罩的好机会。
“三子级姿态正常,推进器正常启动。”
“确认整流罩信号位置,脱离成功。”
接下来是个非常平稳的上升段,推进器只需要维持速度不下降即可。
冷场了一阵,才有后续的动作:“高度五百千米,近地情报测试机准备出舱!”
马上被丢出去的,是测试机,算不得人造卫星。
测试机也有长焦拍摄能力、通讯能力、少量备用能源与热阵列储能机构,但是本次任务主要是保障中层测试卫星的成功入轨,其他位置丢出去的能不能进入稳定轨道,可能还需要点运气。
运气好,入轨时速度正确,而且轨道中不碰到奇怪的障碍物,说不定能转上几年。运气不好也能有半个月。
“固定器脱离,近地情报测试机出舱确认。”
“姿态调整中。”
“调整完毕,进入轨道转移。”
三子级还在飞,接下来分别在一千千米和两千千米高度各丢下一个测试机,后面两个测试机,都是武器试验平台,三千千米丢下中轨道试验卫星一号,六千千米三子级脱离,留下试验卫星二号。
一次成功丢下五坨!
可惜到底有没有成功入轨,现在还是迷……因为玉剑山现在的卫星信号网最远只延伸到海龙山,近地测试机飞出一定距离就联系不到了,中距离的也多不了多长时间。
“都回去休息,八小时后一组过来接班。”沈文剑开始赶人。
近地轨道测试机如果没碰到异常状况,一号机十个小时就会绕轨一周,而工程师们为了火箭发射,已经几个月没好好休息过了,哪怕几个小时也能保证后续的工作更稳妥。
沈文剑是不能休息的。
确认一级和助推器已经被回收组找到,只有些变形,借助连接到海龙山的信息网拿到照片,还能修,松了口气。
他还要等空寂岛的回报,看看那边的的信号塔完成的怎么样了。
空寂岛在南边,把它的信号塔做起来,是为了能在轨道出现偏差时进行手动修正。
还是同步卫星好,一旦到位,就能直接把信号扩展出去上万公里,中间也不需要中继天线了。
几个小时很快过去,幸亏空寂岛那边在沈文剑的要求下,在没做完的信号塔上接了个带过去备用的小雷达,没有错过轨道有少许偏离的近地情报测试机。
手动修正轨道偏差,并得到几张分辨率偏低的奇怪图像。
“什么东西?黑漆漆的。”
“这张……好像是岩浆诶。”
“背面不应该跟我们的浮空山一样吗?怎么这么奇怪?”相信天圆地方的也同样觉得奇怪。
“还是太近了,看不到大一点的情况。”
沈文剑也翻了翻,好像都是些沙地或熔岩地,也想不出整体是个什么状况。
又等了两个小时。
“二号测试机失踪了。”
……很遗憾,一千千米高度丢出去的测试机不知道哪去了,反正没经过现在的信号覆盖范围。
接下来是三号测试机。
三号测试机的轨道很稳定,与玉剑山的垂直位置偏差只有一百千米。
所以它通过天基情报中心和海龙山信号塔,可以传回两个批次的数据,虽然轨道更高,清晰度居然和一号测试机相当。
看过三号测试传回的图片,沈文剑心中大概有了谱。
似乎是个完整的星球被撞缺了一大块,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通过自转恢复球形。
这个缺口有多大,虽然还没有拍到全景,大概也能想象,重心的变化足以证明行星受到的创伤有多大。
被撞掉一块的行星上,居然还有稳定可供碳基生物存活的环境,不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