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2301章:实行科举取士,各国跟风裁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1章:实行科举取士,各国跟风裁军

第2301章:实行科举取士,各国跟风裁军

郭嘉越说越激动,但他也有分寸,就及时打住,并没有过度黑大汉,什么都当众往外喷。

语言的艺术就在于此,一定要适可而止,若是用力过度的话,反倒会适得其反。

“前汉就是亡于暴政,亡于贪腐,而那些贪官污吏,大多皆是由察举制选而出,这不正说明了察举制已不合实时嘛。”

刘晔被郭嘉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王羲之见此赶紧站了出来,反驳道:“郭大人此言差矣……”

刚说完,狄仁杰就站出反驳:“王大人此言差……”

狄仁杰话音一落,屈原又站出反驳:“狄大人此言差矣……”

屈原的话还没说完,王猛却将其打断,并进行了严厉的反驳。

对此,屈原虽极为不满,但王猛是丞相,是他的顶头上司,他自然不敢打断王猛,只能强行压下心中的不满。

渐渐的,这场关于察举制场是否适合大秦的争论,竟演变成了世家官员和寒门官员之间的辩论。

嬴昊静静的听着文官的言论,脑海中却不断传来系统提示。

【叮咚,郭嘉技能‘鬼才’发动……】

【叮咚,戏志才技能……发动……】

【叮咚,刘晔技能……发动……】

【叮咚,王猛技能……发动……】

……

寒门官员和世家官员分属一派,并且各执一词,双方你来我,不断反驳着对方的观点,技能也接连不断的爆发,看的一边的武将们目瞪口呆。

嬴昊自己就是大族出身,故深知世家的尿性,为了防止世家做大成为国家蛀虫,自起兵之初就对世家多有防备,并在用人方面着重于提拔寒门子弟,以此来和世家抗衡,而王猛郭嘉狄仁杰等大臣都是寒门出身。

总体而言,在大秦的官场上,寒门官员的数量并不比世家官员少,并且不少人都占据着极为重要位置。

眼看着这场辩论的优势,正在一点点的倒向寒门一方,刘晔心中不由大急,并给一边一直默不作声的荀彧使眼色。

刘晔希望希望可以站在世家的立场来为世家发声,毕竟在世家出身的官员之中,身为副相的荀彧职位最高。

荀彧此时却很矛盾,他是世家大族出身,理应维护世家的利益,但他却清楚的知道,科举制确实比察举制优越。

荀彧想要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完善,可又不想损害世家的利益,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之下,他干脆一言不发,假装没看到刘晔的眼色。

荀彧不但是户部尚书,而且还是副相,他都不发言,世家官员们失去主心骨,自然难以招架王猛郭嘉等人又穷追猛打。

在寒门官员们的吐沫星子之下,世家官员们有一个算一个,纷纷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毫无任何悬念的输掉了这场辩论。

以王猛戏志才为首寒门官员们,见没有世家官员们敢站出来了,先是一愣,随即都陷入狂喜之中。

多少年了,寒门一直都是世家按在地上摩擦的对象,而如今寒门子弟终于站了起来,好好的扬眉吐气的一回。

关于这场大秦寒门与世家之间的首次交锋,作为皇帝的嬴昊全程都在旁观,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结束后才明知故问的问了一句:

“既然戏尚书和王丞相都说,察举制已经不符合时宜,那又该用何种制度来取代而之?”

此言一出,也表明了嬴昊的态度,他也是支持寒门的。

“科举制。”

王猛和戏志才异口同声的说道。

世家官员们闻言,心中道了声果然,却无一人再敢出言反对,寒门官员已经获得大势,科举取代差距也是大势所趋,已非他们所能阻止,所以脸上的灰败之色更甚。

科举制早就已经出现,是由隋王杨广第一个提出,并且已推行了数年之久,为地处凉州的苦寒隋国,争取到了不少寒门出生的有才之士,解决了隋国官员数量质量皆不足的窘境。

曹操见科举制效果这么好,于是也效仿隋国,在本国推行了科举制,同样大获成功。

有了隋魏这两个成功案例,按理来说,各国应该纷纷效仿才对,采用更加先进的科举制度才是,可现实却是至今也只有三个国家在实施科举。

只有朱棣的明国成了第三个成功实施科举制的势力。

难道包括嬴昊在内的各国君主集体眼瞎,都看不到科举制所带来的好处吗?

自然不是,而是推行科举的阻力太大了。

科举制一旦推行,也就意味着世家大族,将失去官员选拔的主导地位,这等于是挖世家大族的根。

世家大族们绝不会接受,于是纷纷处力阻挠,一旦强行推行只会让国家陷入动荡。

隋魏明能都成功推行科举制,是因为本国的世家力量,已经虚弱到近乎没有的地步。

没有阻力,推行起科举制度来,自然也就容易了。

但秦唐蜀楚吴吴国不一样,尤其是大秦。

大秦虽重用寒门子弟,但也用世家子弟,世家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一国。

哪怕嬴昊已经推行了土地改革,并且剥夺了世家私兵,先后数次狠狠的削弱了世家,可秦国世家也依旧拥有着不小的能量,起码还未成长起来的寒门无法抵挡。

这些世家不会也不敢造嬴昊反,可他们也没有违法,只是全力反对科举制而已。

嬴昊总不能因为他们反对,就把这些人全都杀光吧?

那不成了暴君了嘛。

也正是因为如此,嬴昊才拖到了现在,没有强行推行科举制。

他在等待,等待着在大秦的朝堂之上,寒门的力量超越世家的那一天,在顺水推舟,没有丝毫波澜的将科举制推行下去。

治大国如烹小鲜,当如是也,而如今这一天也终于到来了。

大秦的寒门力量终于超越了世家,并用自己的力量击败世家,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天下寒门子弟争取到了出仕为官的机会。

嬴昊亲眼见证了这一全过程,并发自内心的为寒门官员们自豪,对于他来说推行科举制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若是由寒门来主导的话,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堪称划时代也毫不为过。

寒门如今已取得了大势,用口水骂服了世家官员,之后自然没有任何波澜了。

在戏志才讲述了科举制选拔官员的好处后,嬴昊当着百官的面直接拍板,宣布即日起大秦将废除察举实施科举。

大秦拥有着最大的领地,以及最多的人口,虽不是第一个实施科举的国家,可一旦实施定是获利最大的一国。

自此,大秦也进入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时代,修法、裁军、推行科举等等重大要政策同步进行。

“号外,号外,帝国将推行科举制,但凡大秦国民一视同仁,皆有资格报名参加。”

报纸业的兴起后,就诞生了报童这个职业。

当报童将一纷纷印有帝国最新政策的报纸卖出后,大秦即将采取科举考试的消息,也如同飓风一般飞速传遍了天下。

大秦各州郡的寒门子弟,得知帝国终于要实施科举制了,纷纷喜极而泣,激动的出门当街高呼陛下万岁,并争相奔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同窗。

隋魏明三国虽实施了科举制,给了寒门子弟一个新的出仕渠道,但并不是所有寒门子弟都有勇气舍弃一切,豁出命来前往这三国参加科考。

战乱、距离、盘缠等等,都是阻碍寒门弟子前去科考的因素。

另外隋魏明三国的科考内容还都不一样,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万一考不上的话怎么?

难道要乞讨回家吗?

可是真这么干的话,可能还没回到家,就在半路上饿死了,或是被土匪流寇给杀了。

若有选择的话,寒门弟子自然都想在本国参加科考,可是身为诸侯霸主的大秦,却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开科取士,这自然会让大秦的寒门子弟,对朝廷和嬴昊都失望不已。

嬴昊为推行科举做出了那些努力,大多数的寒门子弟可不会管,他们只知道隋魏明都实施了科举,可是实力最强的大秦却没有。

只有少部分理智的寒门子弟,知道科举取士的障碍不在于国君,而在于本国的世家大族,而大秦的世家力量依旧强大,于是呼吁同僚们要理智要克制,要给国君和朝中的大臣们一些时间。

这种说法也获得了寒门弟子们的认可,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大秦却以及没有实施科举,心中的失望可见一斑,甚至已经化为了怨念。

可是当大秦即将实施科举,公开科取士的消息传出之后,寒门弟子心中所有的怨气,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一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陛下圣明。并且一定要参加今年的科考,争取正成为大秦立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名留青史。

不同于寒门弟子的狂喜,世家子弟得知大秦将科举取士,则是一片哀嚎。

世家子弟虽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好的教育环境,但也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有才华,也有着不少混吃等死纨绔子弟。

如今见将们和寒门子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科举考试来公平进行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子自然不在意,但那些没有才华的世家子弟,可没把握能够赢过寒门弟子,这也等于是彻底断掉了他们的仕途。

这让这心比天高的世家子弟如何能接受的了?纷纷和家族中在朝里为官的长辈们去闹,希望可以借助家族的力量阻止大秦实施科举取士,可得到了却是一顿臭骂。

如今大秦官场已由寒门官员主导,再也不再是世家官员的天下,况且开科取士已是大势所趋,让他们去阻止不如说是让他们去找死。

世家子弟们挨了顿臭骂,心中虽委屈,但也没有别的办法,连长辈们都无能为力,他们也只是认命了。

还想要出仕为官的人,只能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争取科考榜上有名。

有自知之明,自认为不是那块料的,不入趁早改行,接手家族生意,同样能够享有荣华富贵。

从这也可以看出世家子弟的选择,远比寒门子弟要大得多。

寒门子弟唯有科考这一条路,但世家子弟哪怕科考走不通,也依旧还有很多选择。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公平,但这世上又哪有绝对的公平?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

大秦这边大刀阔斧的推行科举,而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国,可是各国对此却并不上心,反而对大秦裁军一事极为重视。

在大秦强盛的军威之下,接壤的邻居们可是担惊受怕,哪怕是为了救亡图存,也必须跟紧脚步进行扩军。

如今大秦竟然会主动裁军,各国国君也都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大秦裁军的真正目的。www.sbooktxt.com

那必定是为了解放财政,从而大力发展内政,等消化战果,彻底恢复之后,大秦也将会变得更为强大。

想到这时,各国都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毕竟大秦裁军对各国来说短期内是好消息,可长久还看可就不是了。

他们若是沉迷于现有的成就,继续原地踏步的话,那和大秦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若想不被大秦拉大差距,那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

1,对外进行扩张,吞并他国壮大自己。

2,大力发展内政,努力发展和挖掘出本国更大的国力。

新战国时代发展至今,小国都已经被吞并殆尽,大国都已经没有了继续扩张的方向,所以也唯有发展内政这一条路可走。

可是庞大的军费开支,却制约了各国的发展,使得他们就算想要发展国力,也没有的资金,投入到本国的内政发展当中去。

现在大秦主动裁军了,各国的军事压力小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维持那么多的常规军。

各国同样也可以跟着大秦一起进行裁军,在将解放出来的财富投入到发展当中,努力发展本国的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所以,在得知大秦将要裁军消息后不久,魏、明、宋、楚、吴、蜀六国国,都先后跟着传出了要裁军的消息。

尤其是曹魏国,全国总兵力不过三十万,可曹操竟要一次性裁去一半的兵力,只保留战力最强的十五万精锐,而所解放出来的军费,全部投入到本国的发展当中。

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两把匕首,两把横刀,水准仪,七八两碎银子,两个粮食袋,斥候五方旗,水壶,两套棉衣,两个锅盔,腌肉……”

“秦安,兄弟,快,快,快吃东西,你有救了……”

秦虎颤抖着从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豆子塞进秦安的嘴里,而后给他灌水,又把缴获的棉衣给他穿上。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天还没亮,秦虎赶在换班的哨兵没来之前,砍下了斥候的脑袋,拎着走进了什长的营寨,把昨天的事情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冒功,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环境。

“一颗人头三十两银子,你小子发财了。”

什长名叫高达,是个身高马大,体型健壮,长着络腮胡子的壮汉。

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信,直到他看到了秦虎缴获的战利品,以及两具尸体。

此刻他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神色。

“不是我发财,是大家发财,这是咱们十个人一起的功劳。”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