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寻唐> 第三百七十七章:德州新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七章:德州新城

旧的德州城已经被李泽当年一把火烧了一个干净,新的德州城却是重新选址在卫新河边,从李泽还在长安的时候,德州新城便开始了最基础的建设,主要便是卫新河堤以及码头的重建,等到六月,大量的匠户迁移过来之后,新城的修建便迅速提速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新城的城墙还停留在规划之上,但工坊区,居民区,商业区却都是初具规模了,新城的建设依然按照着这个时代最为通用的里坊建设,每个坊都是独立的存在,却又由一条条大道连建在了一起。

在武威节镇度支司的统一调配之下,德州新城的建设倒真是应了一方有事,八方支援,不禁是武邑,信都这些现在极度发达的地方,便连沧州,棣州等地,也都被全体动员了起来,大量的人员被动员起来进入了德州,支援德州的建设。

现在正是隆冬季节,大量的青壮正是无事可做的时候,正好全体征调过来加快德州建设的速度。当然,武威节镇并不是白白地征调这些人手,每天都是为这些征调的青壮发放薪饷的。

一天五十文的工钱,绝对谈不上多,但在这里的集体食堂之中吃饭,一天却是花不了十文,大大的黑面馒头,两个便管饱,但却只要一文钱,如果舍得花钱的话,肉食也是有的,不过一碗红烧肉,便要十文钱,绝大部分人是肯定舍不得的。十天半个月吃上一顿,便觉得美滋滋的了。大部分的人,在出发的时候,倒是准备了不少的咸菜疙瘩,馒头就咸菜,正是绝配。再花上一文钱,买上一碗骨头汤,就更美了。如果与伙头们的关系好,这碗汤里指不定便会给你舀上一块大骨头,卡巴卡巴嚼碎了,吮吸光里面的骨髓,营养照样是杠杠的。

闲下来的时候,三五成群地去掏掏老鼠洞,去河里将冰凿一个洞,放一根钓线下去,不用费多大劲儿便能弄上几条鱼来,生起一堆火,烤着吃了,也是无比快活的事情。

这时节干活,当然也是挺辛苦的,但对于他们来说,辛苦算得了什么呢?普通老百姓,为了奔一口吃食,又有啥时候不辛苦呢?像现在这样的日子,真是想也想不到呢!

过去也是要服徭役的,但那可是义务劳动,不但吃食要自己带,还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过去被征发来服徭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死也会脱一层皮,但现在,大家倒是抢着要来了。

最早来的那一批,稍微灵动一些的,现在便已经混出头了。想想当时征发的时候,大家呼天抢地地与家人告别时的场景,现在想想也觉得好笑。

等到来了,才发现与过去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最早来的那一批,倒基本上都是本地那些最穷苦,最没有门路的一批人,现在这些人,可都是抖起来了,因为他们来得早,德州到处缺人手,绝大部分人,直接便成了那些工匠的学徒,即便成不了学徒,但因为离得近,也或多或少学了不少东西,等到大规模地征调人过来的时候,这些人有的学成了技艺,摇身一变成了匠师,至不济也可以混一个工头做一做。

别小看这一身份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每日的薪饷那可都是大幅度地涨起来了。

匠师按月拿薪,每月不低于五贯,小工头,每天也有一百文,那是普通下苦力的工人的一倍了。

每到开饭的时候,在食堂一瞄,便能大致看出谁是早来的,谁是后来的。因为早来的,吃的可比后来的要好多了。至少十文钱一碗的红烧肉,早来的那些人还是吃得起的。

武威的供销合作社,在这里也开设了许多的店子,售卖的东西包罗万象,价格比起沧州棣州本地的物价还要便宜,倒是让这两地来的人兴奋不已,存上了一些钱,便兴冲冲地来这里买了东西存放起来,本来也可以付上一些钱便有往这里运送材料的车队给捎回去,但这些人是万万舍不得这些钱的。反正来时,便日说清了归期的,过年的时候,大包小包的扛回去,更能给家人一些惊喜。

想着将买下的这些东西放在屋里的炕头之上,再从怀里掏出几串叮当作响的黄澄澄的铜钱的时候,老婆孩子那敬仰的目光,这些汉子们便一个个干劲十足了。

德州新城建设的如火如荼,自然要得益于扬州大盐商金满堂大笔的资金注入,否则,李泽是万万没有如此充裕的资金投入到这里的,即便是不打仗,他也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更别说现在还正与卢龙打得如火如荼呢!

李泽直接摒弃了过去无偿征发劳役的提议,而是采取了付给劳役薪饷的做法,这个提议,在武威节镇幕府之内是遭到了绝大部分人的反对的,哪怕是章回这样的人,也并不赞同。在他们看来,百姓服劳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李泽并不这样认为,强征劳役,看起来是省了钱,但劳役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也就注定高不到哪里去,如果用强来对付老百姓的话,那他之前所做的那些讨好老百姓的事情,岂不是就打了水漂了吗?

给钱,看起来付出了一大笔,但换来老百姓的高涨的热情和高效率以及对自己更加的拥护,那是一件绝对划算的事情。

更何况,他现在不差钱儿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泽的正确性,章回这一次也是心服口服,德州新城的建设速度远超武威幕府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本来三月一轮的徭役征发,到期之后的第一批人居然不愿意回去。这在他们所经历的过去的时候,是几乎无法想象的。

德州新城的建设拥有了更多的人手,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已经变成了熟手了。

武威节镇看起来付出了不少钱出去,但实则上,付出去的钱,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回流到了武威的府库之中。每个工人每天所赚取的薪饷,本来就有三分之一因为吃住而回流,当供销合作社以高于批发价,但略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在这里公开售卖各类物资的时候,这些赚了工钱的百姓,又爆发出了极强的购买欲。

一来二去,这些百姓赚取的钱,大概有三分之二以各种形式回流了回来,能带回家的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

而章回却又从每个月度支司的报表之中发现,这些银钱的流动,居然让武威节镇在赚钱。这就让章回有些搞不动了,而不懂就去学习,则是这位大儒的做人准则,于是在有空闲的时候,这位武威的掌书记便又开始往度支司跑,能为他解答这些疑惑的,夏荷自然便是最佳的人选了。

当李泽在易水河畔一举击败张仲武回到武邑的时候,章回兴冲冲地向李泽汇报了他的重大发现。原来大规模地开展基础建设这样看起来要花大钱的事情,居然可以拉动本地经济的繁茂与兴盛。

李泽大笑不已。

这在后世是普通人也都知道的事情,每当经济下行不景气的时候,国家便会大规模地开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但在这个时候,的确还是一门全新的知识。

银钱只有流动起来,那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窖藏起来的钱,永远都只是一堆沉甸甸的破铜烂铁而已。

章回是李泽最为属意的文臣第一人,其人有着世人所敬仰的学问,而且此人并不是读书读傻了的人,反而是那种真正的对儒学有着精深研究的大家,如果这样的人,再懂得了经济学,那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自然会有莫大的帮助。

自己做一件事,或许会被人看作是乱命,但如果有了章回的背书,只怕抵触的人便会大大减少,在这方面,像曹信这样的自己的铁杆,是绝对做不到的。

曹信在北地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章回的影响,却是整个天下。

行走在德州新城已经完工的一些街道之上,李泽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新作品。地下没有半点泥泞,地面并没有奢侈的用上石板这类物事,而是全数采用了那些废掉的砖块,燃烧过后的煤灰填满,然后用牲畜拉上沉重的石滚反复地碾压,压平一层再铺一层,如此再三之后,地面坚硬如铁,也就不复泥泞之苦了。而且这样做,算是废物利用,这些东西,德州新城每天都会生产出很多来,而且在德州旧城,这些东西更是数不胜数,要多少有多少。

道路两边,早前移栽来的大树被砍得只剩下一些主要的枝丫,下半部分更是被涂上了石灰,等到来年春天,想来便能看到新芽了。

靠着卫新河的工坊区内,绝大部分工坊已经开工了,李泽想看到的场面,正在他的面前徐徐拉开,等到德州新城完工,这里,必将为武威的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