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贞观俗人> 第1420章 桀骜不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0章 桀骜不驯

一场倒春寒,洛阳下起了雪。

飘飘洒洒,为这个早春更添了几分沉重。

“太常寺为大行皇帝拟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政事堂上,左匡政裴行俭说道。

原本太常寺想给太上皇拟太宗的谥号,但这位天子毕竟在位仅仅一年而已,似乎又有些当不起这个谥号,再又想用世宗,可也有人反对。

虽说龙朔朝也有过灭西南三国的武功,但那样的三个小蛮国,大唐的臣子们还真不觉得有多厉害。

议来议去,最后选了一个高宗,这毕竟也是个不错的谥号。

“礼部议年号上元,以龙朔二年为上元元年。”

春寒料峭。

政事堂内,倒是温暖,宰相们都去除皮草大衣,坐在那议事。

接连没了两位太上皇,中枢忙的不可开交,好在宰相们之前也已经在为现在的局面预备,因此倒不至于慌了手脚。

一切还算顺利。

“凤阁计相李公说,国库钱粮充足,新皇继位给将士们的军赏没有问题。”

“这次军赏预计较多。”

右相来济点头,“几件大事赶到一场了,多赏点安抚下将士们也是应有之事。”

驾崩两位太上皇,又遇幼主继位,几件事情赶到一起,赏赐肯定得比往常要多,自贞观以来,朝廷已经养成了厚赏将士的惯例。朝廷如今养着二十万北衙常备禁军不说,就是在京番上的南衙外府兵也有好几万,另外还有高官贵族子弟和功勋老兵们组成的二十府内府兵,这些军队驻扎于京畿要地,军饷并不算高。

比如说北衙十二军禁军,分成了几等,基本的月俸是从三百钱到一千钱不等,然后就是一石七斗至两石的月粮,春冬衣的绢、布、钱,如今年的春衣就是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钱。去年的冬衣则在这基础上还增加了十二两棉。

这个待遇,在国初时还不错的,但对于如今来说,尤其是在洛阳京畿之地,这个待遇只是一般,尤其是对于职业军人的禁军来说,一人当兵,供养全家,就更吃力了。

所以朝廷平时也会通过各种赏赐来增加士兵的收入,比如到现在形成了每三年一次郊礼后的军赏,每次要花费百万贯钱,另外绢绸百万匹,罗纱等百万匹,又银数十万两。

皇室每逢丧喜事,如皇子出生、皇帝登基、皇帝驾崩、公主出嫁等也都会有规模不等的赏赐,每年皇帝的诞辰诞圣节,也会有一笔赏赐。

各种各样的赏赐名头很多,但有些比如公主出嫁,或生了公主皇子,或是册立贵妃等等,可能只是对禁军赏赐,而如册立太子、登基等则是全国赏赐。

这些赏赐,能大大提高士兵待遇,尤其是职业禁军们的收入,帮助他们在京畿维持还不错的生活,养家糊口。

军赏这事,朝廷向有成例,宰相们也都很熟练了。

这次几件大事碰到一次,那就要在以往的数目上再增加一些。

“皇太后说会从内帑里额外拿出两百万贯来赏军。”

除了这笔两百万的内帑赏军,皇太后又从宫中拿出许多先皇遗物来赏赐给朝中大臣们,比如裘衣、金带、银鞍、器物、金银币等,基本上五品以上官都能获得先帝遗物赏赐。

只是贵贱不同而已。

如太师秦琅这样的元老,赏赐的先皇遗物得装上好几船,零零总总得有上千件。

而如来济他们这些宰相们,也是从御马到银鞍到金镫,再到金碗、银盆、铜镜、玉杯等一应俱全上百件。

据说,遗物赏赐,会把先皇宫中原先御用之物基本上都赏赐光,然后新皇继位,会换上全新的。

而新皇的潜邸旧府中的家居物品则会被赏赐耄耋孤寡们。

“这次给二十万禁军的赏赐中,还有额外的金币赏赐,各按品级有差,最低的禁军士兵也起码有一枚金币额外赏赐,这笔钱,由皇太后内库出。”

几位宰相们都不由的感叹皇太后虽然年轻,但这舍得的魄力很大,这起码得三四十万枚开元金币了,虽说一枚金币不是含金一两,但也足值十千,这是三四百万贯钱啊。

太后不仅魄力足,这私房钱也够丰厚的。

“太后真能拿出这么多金币来?别到时兑现不了,惹的那些禁军闹事?”

右匡正贾润甫笑了笑,“你们担心这个做啥,难道忘了太后可是安国齐王和镇国太平大长公主之女?”

“再说了,其实这个钱也不全是太后出的,太皇太后也会掏些私房钱。”

赏军是大头,不过既然国库不缺钱,皇家内帑也不缺钱,那么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了,至于太后和太皇太后想给禁军多发点赏,甚至发点金,这都不是问题。

而朝廷当然也不会厚此薄彼的忘了百官勋戚。

除了给五品以上官赏赐先帝遗物外,还会有照例的加官进阶授勋等,绝大多数官员都会获得散阶提升,还会有一些官员能获得授勋或是授散爵等,中低级的官员,也都能额外得到一笔赏赐。

这都是为了安抚人心,所以例行撒钱。

大家都熟。

虽然也曾有官员认为,朝廷这种赏赐做法,虽然挺有效果,但长此以往,便慢慢形成了一个陋习,有害无利,甚至是有损军队的战斗力。

可这种风气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学好三年难,学坏只三天,要想再改回来,又谈何容易?

再说了,比如眼下,连崩了两位太上皇,这新皇才三岁,由二十多岁的皇太后垂帘听政,平章军国重事,不直接撒钱收买人心,难道光谈忠义?

“加开的恩科会试即将要开始了,事涉朝廷科举,为国抡才,当提高重视,务必办好这科恩科。”

裴行俭问,“新皇登基照例要加开一次恩科的,今年的恩科就是先皇去年继位后加开的,那如今新皇继位,是否也要加开一科恩科?如果加开,那么就等于是要连续四年都有会试考试了。”

李曌即位之前,本来就刚好是到了大比之年,结果因学城事件,李胤取消了那科,然后李曌继位后,秦琅主持朝政,又恢复了那科,然后紧接着今年又加了李曌登基即位的恩科,于是就是两连考。

如果李烨即位也开恩科,那么就是明年春会试,就是三年连考了,而朝廷正常科举是三年一届,因此明年会试过后,到后年,又是相隔三年的正常科举年,再考一次,那就是四连考。

这种事情可就非常特殊了。

本来四科是十二年,可现在连续四年都考,录取四批。

这样一来,进士可能就录取的有些多,有些水了。

“我觉得恩科本就是因新皇即位,特推恩于士子的,既是旧例,还是当举行,不能因为这几次赶到一起了就取消,那样只会引起士子的不满,这样不但达不到推恩士子举人的用意,甚至还容易引发动荡,眼下特殊时机,当避免。”

来济的话,倒也让多数宰相们同意。

锦上添花的事情,可能得不到多少人念好,但如果你取消,那可能就要被怨恨了。

“那就按旧例,连开四科吧。”

·······

鸾台。

这个带着点奇怪味道的新名字衙门里,程处默、牛建武等大唐最高军机构的执政、参政们也在议事。

枢密院改名鸾台,但不变的是其职掌。

“必须给王玄策严厉点的措辞,让他务必立即入朝。”牛建武有些不满的发着牢骚,王玄策本来在骠越都城被水师攻陷,骠国王投降后,便被召回朝中升任副使了。

可这家伙胆大妄为,居然不入朝反而带兵攻灭了小婆罗门,接着又拿下阿拉干和大秦婆罗门。

他为朝廷新增了藏南道是没错,但却也总找理由留在边地。

兵部职方司和卫尉寺的情报组织都上报,称王玄策正筹划着对藏河以西的东天竺的军事进攻计划,意图打过藏河,征服东天竺的平原。

这事惹的鸾台的枢帅们非常不满。

尤其是眼下这个时候,太后和宰相们都希望能够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甚至就连西域的战事,也正计划调撤部份兵力,暂时息兵罢战。

这种时候,朝廷甚至都愿意先跟大食谈判,甚至是愿意接受粟特和吐火罗的求和,放弃决战。

为的就是先安稳朝堂,稳定边疆,不想在这个特殊时期打这种国战,就怕万一。

王玄策却还想着偷偷搞大动作,这不是跟中枢背道而驰吗?

“我建议调一员大将去藏南接替王玄策,解除王玄策在前线的一切职务兵权,让他立即回洛。要是不配合,直接把他抓起来,送吕宋三郎那去!”

程处默笑了笑,“我相信王玄策当不至于这般胡来,不懂大局的,你们觉得谁去那边合适?”

“席君买如何?”

“席君买是万人敌,确实能打,但是跟王玄策性格有些类似,我就怕他是王玄策第二,到时天高皇帝远,他也来个先斩后奏,带兵杀过藏河,我们也鞭长莫及啊。”

“我推荐左武卫大将军、雁门郡公梁建方,他可是当年秦王府时的老人了,很早就在忠武王麾下的玄甲骑任校尉,从开国之初打到如今,军功赫赫,而且向来沉稳。再举荐郯国公、右武侯将军罗通跟他搭档,当保万无一失。”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