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光见刀光闪过,迅速拔出了腰间的“鬼丸国纲”以刀背格挡,兵刃初一经碰撞,氏光便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自刀身传来,险些将自己震下马去。
那赤甲武士一击不得手,便不再有机会,氏光身侧的长尾光纲冲向前,用长枪将对方的野太刀打落。忌惮于对方力气惊人,大熊朝秀害怕长尾光纲,也顾不得体面,上手配合制住了这名武士,将其狠狠压在地上。
见对方被制服后仍然挣扎,长尾光纲出拳朝着对方面甲便是几拳,并直接扒下了对方的大兜。
大兜和面甲下是一张及其年轻且漂亮的脸,如果不是其面色刚毅又剃了“月代头”,都可能被当成姬武士。
其他人见状还没有什么反应,但大熊朝秀与柿崎晴家却是明显一愣,随即回头看向氏光。
氏光也有那么一瞬间懵了,盖因为眼前的年轻武士相貌与自己少年时太像了。
近些年,随着家族势力的增长和年纪的增大,氏光为了让自己看着威严一点,已经在唇上蓄须,没办法此时岛国就流行这个调调,看着太年轻的话容易被家臣甚至领民轻视。因而后来投降氏光的臣属,对其年轻时的装扮没什么感念,仅仅是觉得这武士面相有些脸熟。
但大熊朝秀和柿崎晴家却是看着氏光成长起来的,氏光第一次代表府内长尾家上洛时便跟在身边,因而一眼便看出了问题。
实际上两人也不是十成十的相思,氏光少年时面向更倾向阴柔一些,第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人畜无害,而这青年武士则更显英武。
此时还在战场之上,顾不得许多,氏光先让人将那年轻武士压了下去看管起来,待战后再详细探究。
在景光等人处理好此时,却惊讶的发现,德川军正在有意识的撤退,即使是面对部分关东联军有些纠缠式的追击,也置之不理,以最快的速度撤出战场。
氏光有些纳闷,现今此战刚刚开始,正式胜负难料的时候,怎么说撤就撤了,这是什么套路,示敌以弱还是诱敌深入?如果这么秀,开始别打的那么激烈啊,现在傻子也看出问题了。
氏光令人象征性的追击,发现对方似乎真的在撤退或者说逃跑。沿途几座城砦也仅仅是象征性抵抗后便投降了,为便有什么阴谋,氏光令大部队停止前进,派出本家乱波打探消息。
次日傍晚方有确切消息传来,上杉辉虎大军于加贺国手取川一代与织田军先锋,由织田家大将柴田胜家率领的三万大军相遇,并大败柴田军。加上大和国大名松永久秀趁机于畿内拉起反旗,本欲出兵援助柴田胜家的大魔王,无奈撤回近江国。
织田军本阵的撤退,无疑影响了国人势力抵抗的决心,特别是德川家康将主力一举退回三河国,仅仅留下了远江当地的豪族抵抗关东联军。
氏光令大军在三方原略作修整,准备一鼓作气收复远江,此时收到了来自西远江的书信,井伊家请求氏光放还被扣押的本家武士。
“井伊直政?”氏光并未接见对方家来的使者,拿着信札陷入深思,那个年轻人怎么能是井伊直政呢,总觉的哪里有些不对。
被抓回来的年轻武士倒是及其硬气,至此问什么话都不说,由于大熊朝秀等人对某种猜测多少有些忌惮,也不敢逼得太紧。
在回绝了井伊家的要求后不久,一支打着“桔纹”旗帜的三千余人军势,出现在了关东联军的视线中,关东武士们到时不太在意,这是三千对三万,以卵击石而已,并不是人人都有织田信长的运气。
出于礼仪,氏光也象征性布阵列队,看对方打的什么算盘。
只见对方阵中策马奔出一旗本武士,来到氏光阵前传话,井伊家家督欲邀氏光阵前谈判。听到此消息,氏光本阵中顿时一阵哄笑。
柿崎晴家是个直愣性子,上前骂道:“哪里来的乡野土豪,我家馆主大人乃藤原北家嫡脉出身,官家与朝廷赐从四位下勘解由长官、准三宫,协助管领大人总领关东八州,勘解诸国行事,也是尔等可以单独约见的?让你们家督到阵中拜谒我家馆主大人。”
柿崎晴家毕竟不是真没脑子,没有直接说统御关东八州事务,毕竟上面还有上杉辉虎在,不过在很多后北条家臣属眼中,已经将后北条家起码放在与管领家同等的位置上了,甚至是上野部分国人,对上杉家的调令也比较对付,好在上杉辉虎对国人势力较为怀柔,不然绝对已经给氏光招来祸事了。
井伊家的旗本武士未带面甲,可以看出脸已涨的通红,但又无力反驳,原足利长尾家与后北条家合流之后,一个制霸整个关东的家族再次出现,比当年的东海道第一家、有副将军之称的今川家都要强不少,其威名不要说东海道西部,即使在西国也是如雷贯耳,不是能够轻易得罪的。
那旗本武士自己自然是做不得主的,返回井伊家军阵奏报,不久便见百十人的队伍纵马而来,队中有主将旗印,看来对方已经同意了。
井伊家的队伍刚到氏光本阵外围便被拦下,仅仅放了对方主将与随侍的两名武士进入氏光的大帐,氏光手下武将坐在帐中军凳上以审视的目光打量进账的三人,见当先的那名武士明显有些瘦小,更加看不起这个远江的小家族。
氏光并未披甲,穿了一身大红色狩衣,带着侍乌帽子,坐在主位盯着对方来客,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两者何人,速速通名!”柿崎晴家可能很久没有跟在氏光身边了,比较珍惜仗势欺人的时刻,因而起身再次拦下对方三人,很骚包的说道。
“在下为井伊谷城城主、井伊家家督,次郎法师直虎,前来拜见北条勘解由长官大人。”
令帐中诸将惊掉一地下巴的是,一个清厉的女声自当先那名武将的面甲下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