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的话让苏轼稍稍一惊。
放下手中奏疏和模拟战况的军旗望向赵祯再次确认道:“官家打算建立功臣馆阁?唐时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今陛下以功绩为画,昭臣子之勋念及功绩,实属非凡!”
对于赵祯建立昭勋阁之事,苏轼是双手双脚赞同的,原因很简单,唐有凌烟阁,示人以大唐盛况,那宋就应该有个昭勋阁。
在大宋百姓乃至朝臣的思想之中,现在的大宋已经全面超越了唐朝。
若是把契丹的土地也夺取下来,把大片大片的草场收归大宋,那大宋的疆域可以说是超越了历代王朝,成为汉家王朝之中最为庞大的存在。
疆域只是其一,大宋还有许多地方超越了历朝历代,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就拿最为强盛的盛唐来说,几次治世最为闻名,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包括之后的武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以及把唐朝推向定点的开元盛世。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唐朝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但就是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在大宋百姓的眼中越来越接近,也越来越遥远,接近是因为大宋逐渐的强大,遥远是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彻底超越了盛唐,每一步都在拉开与盛唐之间的距离。
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制造,等等这些东西在大宋几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在综合国力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盛唐。
既然如此心态上也开始逐步崛起,人心中的空荡荡需要骄傲的精神去填补,赵祯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再说,眼下这次北伐对于宋人来说意义太过非凡。
一旦灭国契丹,功劳也是泼天的,必须要有合适的东西作为犒赏,不光犒赏大宋的将士,还要有自太祖开国以来所有重要的朝臣。
大国的气质和骄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赵祯非常珍惜这种东西,同样也努力的补充,否则大宋如同一个空荡荡的巨人,外面看着高大威武,而内心却是逼仄的。
所以赵祯打算设立昭勋阁以此向世人昭示他们的功绩,也向世人昭示大宋的伟大。
赵祯相信,这次北伐之战算得上是大宋对付外敌的最后一战,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会对大宋这样的霸主产生威胁,最少百年之内不会再有。
一边的苏轼早已开始了重新模拟沙盘以及上面的推演,刚刚他已经把该说的话说了,建立功臣阁馆确实非常重要,唐时的凌烟阁是多少朝臣梦寐以求的地方?
瞧见官家不说话,苏轼清楚官家肯定是在考虑其中的利害。
昭勋阁这种东西对文臣来说简直没有任何抵抗力,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但想要达到进入馆阁的高度,就必须为大宋和朝廷付出大量的努力。
显然官家早已想过,这昭勋阁又能奖励功臣,同时也能刺激朝臣,甚至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
有了盛唐的前例在,设立功臣馆阁在大宋也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让画技出众的人给那些功臣作画,逝世的人临摹他们在世的画作,活着的人现画。
苏轼大概都能猜到昭勋阁是个什么模样,画像都为真人大小,画好后陈列于昭勋阁,面北而立,以示尊皇,皇帝则时常去看看,以示对这些功臣的怀念。
纪念和鼓励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可就这样昭勋阁存在的意义也是非凡的。
能够有幸登上这个榜单的人,自然也会感到无上光荣——啥叫光宗耀祖?这就是!当然,苏轼是不觉得这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身为外戚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清楚。
既然得不到的东西,为何要去强求?
马车在公路上平稳前进,天色已经黑了,但内侍早已把点好的蜡烛送了进来,固定在马车上的蜡烛随着马车的起伏稍稍有些晃动,但并不厉害。
苏轼有些羡慕,这样的马车也只有官家才能享受,不过话说回来,自己的那辆马车也不错,灵儿亲自监督打造,包裹了橡胶的车轮以及车厢下面厚厚的钢条都能有最好的减震效果。
至于别人的其实也不差,只不过没有他的好而已,有了这样的马车,大军才能日夜前进。
轻轻把一辆小马车的木雕放在沙盘上,哒的一声轻响,马车木雕便稳稳的立在上面,苏轼非常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边上的赵祯却再次拿起木雕道:“这是磁石,分为阴阳两极,同极相斥,反之则相吸,蕴含天地之道。”
苏轼尴尬的点了点头,对于格物这种事情官家最是热心,无奈的说道:“官家,圣驾已经过了京畿路,现在前往大定府。”
赵祯放下手中的木雕:“路不远了,这也是朕最后一次御驾亲征,以后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说完便咂了咂嘴:“这几年上贡的外朝使臣越来越少了嘞!”
苏轼只觉得官家的模样太过嚣张,为何这几年上贡的使臣越来越少了?还不是大宋这几年征伐的有些太过,大理没了,南海诸国没了,倭国没了,西夏,女真没了,现在连黑汗都消失了。
环顾四周,只剩下一个高丽小国还在苟延残喘,还有一个便是混乱的吐蕃。
苏轼相信吐蕃这段时间的混乱和官家必然是有关系,否则不可能坐看大宋一家独大,眼睁睁的看着契丹覆灭。
至于契丹,上贡的使臣都是来试探大宋态度的,上哪还有别的外朝前来进贡?
哦!现在多一个塞尔柱,只不过塞尔柱人好像对大宋都不太热心,甚至是不愿接触,在他们眼中大宋怕是如同一头猛兽不断的扩张。
大宋现在已经寰宇无敌手了,谁敢挑衅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谁敢尝试摸虎须?岂不是找死!
官家这话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嫌疑,但苏轼可不敢这么说,也只有姑父能勉强说出这样的话来…………
笃笃笃…………
车驾的门被敲响,内侍的声音传来:“启奏官家,驸马都尉蔡伯俙前来觐见!”
呵!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苏轼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以往在朝中没有什么感觉,可现在和皇帝独出一室,他还真的有所压力。
帝王身上真的有一种看不见的威严存在,在他面前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谨慎。
但姑父一来就不一样了,只要有他在官家面前,往往是春风化雨,在得到赵祯的示意后,苏轼屁颠屁颠的积极开门,看到的却是灰头土脸的蔡伯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