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同人>投行之路> 第267章 定价的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定价的方法

“第三种是‘三分法’,这种方法跟第二种‘博克斯法’类似,公司多一块优势,定价就上升一定的金额。只不过‘三分法’是将一家公司分成创业者、管理层和投资者三个部分,叠加在一起即为企业的价值。”

“师兄,创业者和管理层体现公司价值我理解,但为什么投资者也可以算做企业价值的一部分?投资者不是外部因素么?”大公子林文亮开口道,问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蒋一帆十分平和地笑着回答道:“比如师弟你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公司时,除了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主要产品外,会不会也同时看看这家公司的股东结构?如果股东列表中有诸如金权投资集团这样等级的公司出现,是不是意味着这家公司比其他只有自然人股东的公司可靠程度更高,资金实力更雄厚?”

林文亮点点头,“那确实,毕竟金权的名号很响,投项目前肯定经过比较规范的尽调……”说到这里林文亮恍悟道:“我明白了,师兄,您不用继续解释了,我明白了,那第四种呢?

“第四种与第五种可以一块说,叫做心理区间法。”蒋一帆喝了一口茶,“可能你们想不到,一些投资机构在给初创型公司定价时,有一个200万至500万的心理区间。如果创业者的要价低于200万,那么投资机构会认为其经验不构丰富,或者直接认为该企业没有多大发展前景,所以才叫价这么低;但如果超过500万,就违反了刚才所说的500万上限定价的惯例。而第五种是200万至1000万的心理区间,这主要是针对网络企业。因为网络企业发展迅速,上市速度更有可能快于传统企业。投资机构大多都会在公司上市后完成退出,所以变现越快的公司,估值自然也越高。”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蒋一帆所言不假,变现能力越强的公司投资价值自然就越大,给投资者的安全预期也越高。

这就是为何在其他所有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市中心的房子一定比山沟沟里某个偏僻村落的房子贵,因为市中心的房子买的人多,需求多,卖得快,变现能力强。

此时大家都跟着蒋一帆的讲解在思考,柴胡注意到几乎没人动筷子,心想如果一帆哥以后有一天不想干金融了,完全可以去大学当老师,因为听他讲专业知识,总是特别容易理解。

而接下来蒋一帆提及的第六、第七和第八种定价方法,就是学金融的柴胡很熟悉的市盈率法、现金流贴现法和倍数法。

实际上,市盈率法和倍数法很类似,都是在企业净利润的基础上乘以一个行业平均数,得到一个市场平均估值。

如果该企业是上市公司,这个倍数自然就是每股收益;如果该企业是非上市公司,谈判双方大多都参考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或者管理层自己在会议室喝喝茶,饭桌上敬敬酒后,定一个数。

现金流贴现法即是把一家公司未来每年收益进行折现,就好比一个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未来所有年限的工资、奖金和退休金全部折现到今日,算算自己此时此刻究竟值多少钱一样。

正如前文所述,折现出来的数值就是此人未来所有赚钱能力的总和,也是这个人理论上一生可以为家庭贡献的所有经济价值。

但谁能保证这个人永远都不会不失业呢?

谁能保证这个人在不失业的情况下,每年工资都能固定不变或者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呢?

未来是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控的。

故资本世界中,看似很专业的人预测出来的收益也基本不准确,毕竟没人可以保证一家企业能平安活过五年十年。

想当年占领全球70%市场份额的诺基亚,一年之内就陨落了,谁又能断言今日稳如泰山的星巴克一定不会因某蓝色外卖大师级咖啡的崛起而风雨飘摇呢?

所以现金流贴现法在柴胡看来,是估值世界中最不靠谱的一种方法,可他却对这个方法记得最牢,因为金融专业考试喜欢反复考,大二考完大三考,这门课考完那门课考,这个资格证考那个资格证也考,就因为现金流贴现方法最适合出题,既可以考学生们会不会使用计算器,又可以考学生有没有粗心用错每年的折现率。

相比之下,现实世界中酒桌上拍脑袋的估值方法更常用。

蒋一帆刚才提及的500万上限法,心理区间法,从200万起步,公司满足一条优势就加一百万的定价方法既简单粗暴,又方便实用,但远无法用来出题。

单从这点来看,柴胡得出一个结论:就算不是金融专业毕业,也完全不妨碍一个人混好金融圈,只要会点加减法,有个小学学历就基本够用了。

“第九种就是风险投资家专用的一种评估法。”蒋一帆继续道:“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倍数法和现金流贴现法的结合,先用倍数法给企业算一个数值,再用贴现法验算一下,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估值。”

接下去蒋一帆又简述了剩余的最后五种估值方法,即经济附加值模型、实质CEO法、创业企业顾问法、投前评估法以及OH法。

虽然这些方法有些冷门,平常实践中用到的概率不大,知识点也比较生僻,但蒋一帆每说一种,林文亮都与蒋一帆进行有效互动,且所问问题各个都在点上,让众人从中也受益良多。

董事长林德义对于蒋一帆的阐述很满意,因为他看到儿子真真实实学到了东西,

饭桌上众人看到的都是蒋一帆的专业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但曹平生看到的却是一位工作繁忙的董事长对于儿子教育的用心。

小儿子林文毅今日的表现不算突出,但大儿子林文亮在曹平生眼中,显然已经是一位思想成熟,处事周全,待人有礼的公司合格继承人了。

林德义后来吃饭时告诉曹平生,小儿子林文毅是在国外生的,十六岁以前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跟自己接触比较少,而大儿子林文亮则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大。

于是曹平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那只有几岁,终日缺少陪伴,整日惹事生非的儿子。

男孩的成长是需要父亲的,林文亮可以时时刻刻在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会不自觉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

上午中介协调会上林文亮的表现,让林德义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而从心理学上说,林文亮之所以会不知不觉中变成父亲的样子,是因为他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他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所以他下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他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曹平生明白了,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关于林文亮与林文毅的差异,在下午矛盾近乎白热化的中介协调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