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遥控大明> 第六十章 期待援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 期待援兵

?八旗兵也算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了,已经习惯了在宽广的战场把敌人杀的溃不成军,或者以围点打援的方式消耗明军的有生力量,却从未经历过眼前这样的战斗。

明军的战斗力其实很一般,至多和八旗兵在伯仲之间而已,说不上谁更强大一些。明军的战斗力更多是依靠严整的队型和精良的装备,却缺少机动灵活的骑兵,若是正面对战的话,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清军有很大的把握将其击败。但眼前的战争既不是他们习惯了的旷野厮杀,也不是凭借坚固城池拼命死守,而是蜷缩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带,挖掘出一条又一条壕沟,利用弓弩、火炮的前期打击力量打断清军的进攻节奏,然后有惊无险的剿杀冲过去的步兵,在清军看来,这完全就是一种胆小鬼式的无赖打法。

也野战的方式来进行一场阵地战,早已注定了清军的悲惨。

在第一次进攻失利之后,清军马上就又主动发起了两次进攻。除了规模更大一点之外,和第一次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

尤其是最后一次,清军明显是想用数量的优势直接平推过来,损失却更大了。两道拒兵壕和之间的缓坡上,留下了四百多具尸体,还有一百多没有来得及撤回的清军直接变成了俘虏。

三次算不上太激烈的战斗,直接就干掉了一千多清兵,这已经可以算是辉煌大胜了,无疑对民兵的士气起到非常大的鼓舞作用。尤其是这种以逸待劳的战斗方式,等敌人穿过火炮和强弩的死亡地带冲到面前的时候,早已经气喘吁吁没有丝毫队型可言,轻而易举就可以将其消灭,等于送上门的军功。

从开战至今,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多半天,士兵们虽然水米未进饥肠辘辘,战斗意志却非常高昂,都是期待着清军再一次冒冒失失的冲上来,好在功劳簿子上再添几个道道儿。

李乙丑虽然有阵地战的概念,却没有太直观的认识。当初在开掘拒兵壕布置种种阻拦鹿角的时候,也仅仅只是希望借助这些东西迟滞对方的追击速度,是一种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后备手段。直到现在,李乙丑和淮扬民练的官兵们才真正看领会到阵地战的精髓。

利用人工制造出来的有利地形,打断敌人的进攻节奏,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迫使敌人在自己指定的战场上进行战斗,让敌人的进攻成为不可持续的无源之水,这才是野战和阵地战的最大区别。

只要清军继续象发狂的山猪那样猛冲猛打,就可以一次次利用阵地战的优势给他们放血。可惜的是,清军的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没有做任何犹豫就很果断的把队伍收拢起来,保持着非常紧凑的队型缓缓后退。

今天接连吃了几个不大不小的亏之后,清军已经收起了对淮扬民练的轻视态度,后退的非常谨慎,唯恐对面的民兵趁机掩杀。

清军只是战术性质的暂时后退,绝非战败,所以退的很有秩序而且非常克制,并没有退出去太远,而是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上保持着威胁的姿态。既可以监视淮扬民练,又可以保存随时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上的日头已渐渐歪到了西边,斜斜的照耀着东昌城。交战区域之内,断刀残枪随意散落,地面上满是斑驳的深褐色,那是鲜血渗入到泥土之后留下的印记。

民兵们已经把拒兵壕里的尸体抛了出来,仔细的清点过后全都堆在两道拒兵壕之间的空地上,架起柴堆泼上生油,点起熊熊大火。

滚滚浓烟冲天而起,烈焰中的尸体受热膨胀发出阵阵让人毛骨悚然的爆裂声,空气中弥漫着焚烧蛋白质的恶臭。对于这幅情形,包括李乙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反而个个笑逐颜开,就好像那些正在燃烧的东西根本就是一堆碍事的荒草。

战争中,人命如芥,死了便死了,没有那么多的多愁善感。将敌人好生安葬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没有用侮辱敌人尸体的方式羞辱对方,而是点起大火付之一炬,已经算是非常仁慈的举动。

此一战当中,东昌守军根本就不是清军的对手,连一个回合都支撑不住就被杀的大败,若不是淮扬民练及时策应,几乎要全军覆没在东昌城下。

面对同样的敌人,淮扬民兵可以打的有板有眼,并且能够利用阵地反复折杀对方,让气势汹汹的清军屡屡受创。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城头上的东昌百姓看的清清楚楚,早已经将远道而来的淮扬民练当成了天兵天将。

“要照这么打下去,鞑子兵再多也是不怕的,只要他们敢来,咱们就敢杀。”

“能把清军杀的畏不敢前,淮扬民练真算得上是精锐虎贲。”

“鞑子每冲过来一回,就死伤一些。我算是看出来了,只要鞑子兵不走,迟早全数折损在咱们东昌城下。”

“李乙丑李指挥指挥若定沉稳如山,也能算是当世名将了吧?”

“可不是名将么,眼下咱们大明朝敢和清军对阵的有几个?能战而胜之的又有几个?汉有卫青班定远,宋有武穆岳爷爷。自太祖洪武皇帝起兵算起,国朝已垂三百年,也该出一两个力挽狂澜的名将了呢。”

有了淮扬民兵们挡在前面,百姓们终于不再那么惶恐,而是一种看戏的心态欣赏着发生在眼前的厮杀,不知不觉当中,已把李乙丑当成了逆转乾坤的绝代名将。

李乙丑非常清楚不是什么名将,也无法和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将帅相提并论,这场战斗也没有太多的亮点可言,虽然确实占了点便宜,却远远没有达到决定胜负的时候。

“鞑子兵素来凶残,破关之后如入无人之境,诸军皆不敢战。汹汹数万之众在我东昌城下屡屡败退,李指挥真乃当世军神……”

刚刚打退了清兵的进攻而已,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胜利,东昌郡王却是一通猛夸,甚至连“军神”这种漫无边际的溢美之词都用上了,这当然不是因为东昌郡王真把李乙丑当成了军神。尽力夸大清军的数量和战斗力,不仅可以抬高李乙丑,最主要的是给东昌守军遮羞。

鞑子的凶残全天下都知道,官军主力连广平防线都放弃了,全部缩在坚城之中不敢出来。小小的东昌城在鞑子的一再猛攻之下,小小的东昌城虽谈不上“固若金汤”,至少还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已经够郡王好好的骄傲一把了。现在淮扬民练真的打胜了,成堆成堆的首级就摆在那里,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虽然在野战中“稍微失利”,也可以说成是为了给淮扬民练创造更大的机会做出的牺牲。这样看起来,东昌守军还真有那么点“虽败犹荣”的架势。

李乙丑很清楚东昌郡王的那点小算盘,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眼下虽小有斩获,终究不是大胜,鞑子只是暂退一时,随时会再来攻打。奉承话不妨留到以后再讲,还是先琢磨琢磨怎么扛住鞑子的下一次进攻吧。”

清军的营盘并不远,站立在城墙的寮台上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挖掘深壕竖起坚堡,分明就是一副不把东昌攻下来绝不撤兵的架势。

以少兵临敌境,速战速决是根本原则,清军不可能在这里拖延太久。

东昌郡王所能够做到的极限就是凭城死守,那根本就是万般无奈的下下之策,至于如何击退清军,连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能把这个难题再次交给李乙丑。

李乙丑终究不是什么绝世名将,不可能脑海中“灵光一闪”就想出克敌制胜的妙计,只能中规中矩的挑选最稳妥的老办法:“眼下虽有小胜,终究没有伤到鞑子兵的根本。只能尽可能的拖着打下去,只要能拖到援兵到来……”

眼下确实有两路援兵正在朝着这边汇集,路程也不算远,根据东昌郡王掌握的情报,东平、济南两个方向的明军正在到来的路上,只要淮扬民练能坚持四五天的时间,应该足以等到援兵了。

“我马上安排快马,把李指挥新胜的消息送过去……”按说东昌这边已经打了好几天,各路援兵早就应该到了。之所以迟迟不至,根本就原因就是各路官军畏敌如虎,不敢和清军交战。只要把李乙丑获胜的消息送出去,再把胜利夸大几倍,各路援兵肯定会火急火燎的赶过来。

明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虽然值得怀疑,但他们抢攻的能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本能了。听说这边打了胜仗,肯定来的飞快。

“三天,只要李指挥能坚持三天,东平那边怎么样我不敢说,济南府的援兵就算是爬也能爬过来了。”

在清兵的猛攻之下坚持三日,至少三日,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对方的兵力数倍于己。

“王爷尽快召集援兵,同时安排丁壮扩大阵地,万一援兵来的迟了,也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凭借城防死守待援是最后的办法,要不是李乙丑来的及时,东昌城就被鞑子攻破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之后,城中百姓再也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危险的战术,稍一动员马上就招募了两千多丁壮民夫。

老百姓们打仗不行,干活却个顶个的都是好手。

白日里的战斗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淮扬民练之所以能占尽便宜,只要还是依靠阵地的优势,所以在挖掘拒兵壕和竖起阻兵障碍的时候分外卖力。

几百个淮扬民兵在前沿警戒,两千多民夫在后面,担土挑石挖掘沟壑,在把那四道拒兵壕开拓的更加宽阔的同时,又在后面增挖出两道。为了阻拦清军的规模冲锋,府衙已经安排了人手拆毁城中的民房,将粗大的梁檩树立起来,挡在拒兵壕之前……

城中富户纷纷拿出粮米银钱劳军,甚至老幼妇孺也纷纷上阵,将热气腾腾的饭食送到前沿阵地。

东昌城能不能守住,就看淮扬军能不能打了。万一淮扬民练顶不住了,他们是客军可以一走了之,老百姓们能跑到哪里去?还不是都得成了鞑子的奴隶么?这笔账早就算的清清楚楚了。

仿佛一夜之间,作为阵地主体的四道拒兵壕就变成了六道,新增的两条拒兵壕呈弧形相互交错,中间有一个非常狭窄的通道。每一道拒兵壕前面都钉上了粗大的“防御工事”。相比昨日,阵地更加宽阔也更加坚固。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