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遥控大明> 第六十九章 进京之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进京之前

?阵斩皇太极之事,虽然李乙丑弄的大张旗鼓,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所以即便是在淮扬民练内部,也把此事看做是李乙丑夸大军功的行为。

虽说大明朝从来都不承认皇太极的身份,可人家终究是一国之君呐,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给杀掉了呢?时至今日,连杀掉皇太极的那个勇士都没有找到,实在难以取信于人,。

对此,李乙丑不做任何解释。

直到皇太极身死的消息传来,众人才反应过来。

作为李乙丑的铁杆兄弟,周六斤表现的最为激动,兴奋的一跳三尺高,语无伦次的大叫着:“真的,铁定是真的。我把他个老娘的,乙丑兄弟是什么人?他是神仙佛爷保佑的人呐,按照你们读书人的说法,叫做……”

“百灵护体?”文秀之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反正就是那个意思吧。”周六斤根本就不晓得应该怎样表达自己激动的心绪,只是一个劲儿的大叫着:“我居然连乙丑兄弟的话都信不过,实在是混到家了。娘的,我信了,真的信了。”

虽然直到现在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杀掉的皇太极,众人的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逆转,全都无条件的相信皇太极是死在李乙丑的手中……准确一点说,是死在淮扬民练兄弟们的手中。

干掉敌国皇帝,这份功劳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了。

连文秀之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难道传说中的神仙眷顾是真的?要不然怎么会如此的凑巧呢?

前番李乙丑刚刚说干掉了皇太极,后面皇太极就真的死了。根据支离破碎的情报来看,这位大清国的皇帝之死确实有些不明不白,连伪清自己的说法都充满了矛盾。

皇帝之死是天大的事情,哪怕是按照伪清廷自己公布的消息,明显就是一笔糊涂账,很难让人相信皇太极是“暴卒”。

如此的巧合,似乎冥冥之中真有一种叫做“天意”的东西。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皇太极真的死于淮扬民练之手,死于东昌大战之中。伪清为了遮羞,才搬弄出很多自相矛盾的说辞。如此欲盖弥彰的做法,反而更加印证了李乙丑的说法。

此次清军入关大掠,总共分出东西两个方向八路人马。淮扬民练的当面之敌仅仅只是东路的一部分,虽然已将其破之,却还有广平、德州两个方向的清军。更有鳌拜的西路军,根本就没有到一败涂地的程度。奇怪的是,在东昌之战以后,所有各个方向上的清军全都莫名其妙的撤退了,而且撤退的非常匆忙。如果说皇太极不是死与淮扬民练之手,实在无法解释这种诡异的现象。

皇太极为什么会出现在东昌小城,为什么会御驾亲征,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已经没有人关心了。大家只知道一件事情:淮扬民练干掉了皇太极。

如此天大的功劳上甲破刀残的淮扬民练陡然士气爆棚,哪怕是没有亲临战阵的辅兵,也把身上的皂色军装穿的整整齐齐,走路的时候下巴都能昂到天上去,张口闭口就是“我淮扬民练”。唯恐别人把他和普通的官军混为一谈。

集体荣誉感甚至让民兵们产生了“淮扬民练为天下至强之军”的骄傲,一个个全都目空一切,仿佛只要把这支军队搬出去,就可以横扫天下一般。

战前,人们对于八旗辫子兵的恐惧已经演变成极端的自傲,根本就不把清军放在眼里。

什么满万不可敌?纯粹是胡扯,十倍的兵力都被我们把皇帝给干掉了,还有啥可说的?

太过于盲目的骄傲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李乙丑却在有意无意之间助长这种情绪的蔓延和发酵……

东路清军已经退了,淮扬民练却没有要搬师返回的迹象:如此天功,怎能没有封赏?大家之所以不着急回去,就是等着朝廷的赏赐呢。

果然。

没有过多久,宣旨的天使就到了东昌。

所谓的天使,其实就是一个内宫太监: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诏:自民练诏始,淮扬之军,尽心国事,堪为表率,朕心甚慰。为彰赏罚之明……”

圣旨洋洋洒洒,其实多是官样文章,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话也就那么几句:着有功人等进京陛见,其中还专门点出了十来个人的名字。

按照国朝体制,监军大人文秀之是淮扬民练名义上的“一把手”,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朝廷,所以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指挥使李乙丑虽然是事实上的一把手,也只能排在第二位,其他还有几个营官和有功人员的名字。

除了这道明旨之外,还有一道口谕,是专门给东昌郡王的。和发给淮扬民练的圣旨相比,这道口谕的“档次”显得低了很多,语气非常随和。

毕竟是皇家宗室,作为太祖洪武皇帝的子孙,东昌郡王完全就是崇祯皇帝的“家里人”。所以这道口谕并没有说起任何和战事有关的字眼儿,完全就是拉家常的口吻,让他负责陛见的诸般事宜,以陪同的身份和李乙丑文秀之等人一起进京。

以堂堂郡王之尊,不可能给李乙丑等人鞍前马后的操劳,所谓的“陪同”只不过是个临时的说辞而已,真正的用意还是陛见。

宗室子弟非奉正式的宣调不得擅离封地,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大明朝三十四系藩王,大大小小的王爷有一百多个。一个二字的郡王单独进京陛见,让比他地位更加尊崇的新任鲁王如何自处?所以崇祯皇帝专门兜了个圈子,临时给他委任了一个不是差事的差事:陪同。

本意还是为了褒奖,让天下的宗室子弟全当都好好的看看,主要是为了树立起一个榜样:东昌大战也有朱氏子孙的功劳,皇帝陛下同样不会亏待了“自家人”。

客客气气的奉上些东昌“土产”,其实就是金银珠宝之类的物品,算是给宣旨天使的“鞋钱”,打发天使先住下来,马上就开始安排进京事宜。

“李指挥,不瞒你说,”进京陛见,对于宗室的意义尤其重大,东昌郡王显得非常兴奋:“我袭这郡王之位也快二十年了,总共就进过两次京城,第一次还没有见到陛下的龙颜。这回真是沾了你的光……”

崇祯初年的时候,东昌郡王曾经进京过一次,不过这一回的意义已完全不同。

作为天下宗室的代表陛见皇上,可比奉旨进京要风光的多,好处也大的多。一字王的位置他不敢想,封赏什么的他也不是很在乎,要是能够自主的提名一个世子的名额,趁着大获全胜的机会,想来皇帝应该不会反对。如此一来,他这一支的荣华富贵可以绵延好几代人了!

“王爷客套了,东昌一战,王爷亲临敌阵,随身披数创,依旧死守不退大呼酣战,我等无比佩服啊。”

花花轿子人抬人是官场上通行不变的规则,既然东昌郡王很捧李乙丑,李乙丑也得投桃报李。何况在东昌血战当中,东昌郡王也颇有些可取之处,就算是分润功劳给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东昌郡王要的就是这个。

从东平到东昌,这已经是和李乙丑的第二次“合作”了,尤其是经历生死大战之后,自觉已有了些交情,很多不方便说的话已经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了:“本王从未将李指挥当外人,有些事情也就可以直说了。摧敌破阵和斩获的首级,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就算李指挥舍得,本王也不好意思抢走。只是这守城之功和助战之力……还需商议出个章程来。”

我不贪你们淮扬民练的军功,但我的功劳你也得帮帮忙,前期的守城和后期的助战也是功劳的一部分,咱们两家得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说法,免得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起之时前后矛盾丁不对卯。

“好说,好说,”李乙丑很大方的笑了笑:“此事全凭王爷做主。”

很快,东昌郡王就制定出一份东昌血战的详细奏报上疏,其中种种细节理所当然的会夸大很多,以彰显军功和让他本人的能力。对此,李乙丑毫不在意。

有阵斩皇太极的功劳在那儿摆着,其他的细枝末节李乙丑已经不是很在乎了。

陛见之事,早已在军中炸开了锅,尤其是那些上了陛见名单的人员,都有种如在梦中的虚幻感受。

一年之前,大家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浪荡汉,转眼之间,就成了可以阙见天颜的大功臣,这绝对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光宗耀祖啊,我们老庄家,祖宗十八代都不曾有过这般的荣耀。我得先给祖宗上几柱高香,让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也知道知道后辈子孙的光耀门庭之举。”

“我把他娘的,我们周氏一族当中,顶了不起就是出了个器管大使,连个品级都没有的微末小吏,都在族谱上大书特书。现如今老子都能见到皇上了,族谱上应该怎么写?以后进祠堂祭祀的时候,老子这一支怎么也得跪在第一排了吧?”

“陛见万岁爷,谁能想到老子会有这么大的出息?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个么?打这一仗生生是值得了。就算八十年后老子的骨头都烂了,也能安安稳稳的在九泉之下享受后辈子孙的猪头大供了,哈哈……”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