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遥控大明> 第一百零七章 江北防线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江北防线 上

?荡虏军北上援鲁,很快就收到了奇效。

“博平、清平、冠县诸贼纷纷而逃,党邑归顺。”短短数日之内,连下四县,可谓战果辉煌。

这当然只是纸面上的战报,其实根本就没有爆发什么惨烈的战斗,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大战都没有发生过。

荡虏强兵名动天下,那些个打着闯军旗号的乱党本就是乌合之众,见到荡虏军的旗帜就一哄而散,东昌郡王非常顺利的接连“收复”四个县城。趁此新胜之威,纠集人马扫荡乡野,只发了几道取出贼寇的檄,早已经看清楚了风向的地方士绅纷纷响应,眨眼之间,大半个东昌府就又重新挂起了大明的旗号。

如此顺利的进展让整个山东目瞪口呆,马上就起了连锁反应。

东平郡王也有样学样,以公开的形式邀请荡虏军协助剿贼,李乙丑马上做出积极回应,准备在月内再次派遣军马,荡平东平一带的乱贼。

这等于是彻底打开了淮扬和山东之间的通道,鲁西、鲁南将成为荡虏军实际影响的区域。

如此一片大好的形势,却遭到了江南的激烈反对。

不管使用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荡虏军提兵北上,都是没有上命的“妄行”,本就犯了国朝的大忌,尤其还和藩王勾结,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江南士林对此口诛笔伐,很多读书种子甚至点名道谢的大骂李乙丑是当代的活曹操,要趁着时局动荡的机会行割据之事。

对于铺天盖地的职责李乙丑根本就懒得理会,依旧故我,紧锣密鼓的安排着北上东平的诸般事宜。短短几日之后,所有职责的声音全部偃旗息鼓,那些大骂李乙丑要行“割据藩镇”之举的读书人全都闭嘴了。

原因非常简单: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合四镇官军,提淮右之兵对江南形成威胁之势,护送福王到了南京。用武力胁迫诸臣,把福王送上了“监国”的位置上。据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的传闻,马士英等人正在筹划拥立福王为大明之主,连登基之事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要说和藩王勾结,江南可比李乙丑要严重的多。李乙丑提兵援鲁,好歹还是做着剿贼的事情,马士英却行的是私自“拥立”之举,准备凭借武力给大明朝弄一个新皇帝出来。

没过几天,种种传闻竟然成真,刚刚戴上“监国”大帽子的福王竟然真的在南京称帝,连年后都拟好了:弘光。

“立贤”“立嫡”的争论由来已久,福王上位并不算多么意外的事情,真正让那些读书种子愤愤难平的是马士英的反复无常。

马士英原本确实是准备拥立福王的,后被史可法说服,愿意和清流一派的读书人一起拥立更加贤明的潞王。有了凤督的支持,立贤派曾经一度占据上风,甚至天真的以为“素有贤名”的潞王就是中兴大明的真龙天子。想不到的是,马士英玩儿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转过脸去就把“立贤”派给卖了个干干净净,提重兵护送福王到了南京,强行拥立之事,把福王扶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拥立首功的马士英顺利入阁,成为新朝最重要的阁臣,大肆培植私党,拼命排挤清流诸臣,很多以前自认为“大有前途”的官员干脆直接就被扫地出门了。连史可法本人都被排挤出了核心中枢,挂着东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的衔,督师江北。

其实这个时候李闯战败的消息早已传来,吴三桂和八旗辫子兵勾结,在一片石大败闯军,战败之后的李闯匆匆忙忙的在京城举行了一个登基称帝的仪式之后,就在吴三桂和八旗兵的追赶下撤出了京城。

对于这个局势,江南新朝不仅没有足够的警惕,反而欢欣鼓舞,“联虏灭寇”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多尔衮却不给江南一点面子,一面派阿济格、鳌拜等八旗勋贵继续追击李闯,一面安排多铎率军侵入到大明故地,“为大明皇帝复仇”的口号彻底成了臭不可闻的擦脚步。

局面如此繁杂动荡,江南新朝依旧醉生梦死内斗不止,不幸中的大幸是刚刚上任的江北督师史可法似乎已经看到了眼前局势的凶险,开始着手布置江北防务。

在淮右、长江以西成为四镇的上疏已经奏报给了新朝,纸面上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剩下就看具体的执行能力了。

五月十六,史可法于孙启功一起来到扬州,隔了一日之后,便于扬州知府任民育一起面晤了荡虏将军李乙丑。

“时纯见过史公。”李乙丑恭恭敬敬的行了个深礼。

史可法的兵部尚书仅仅只剩下一个空衔,早被马士英给架空了,东阁大学士的地位虽然清贵尊崇,却是某种荣誉性质,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就只有江北督师的官职而已。

但荡虏军却是自成体系,属于大行崇祯皇帝的私军,不受江南辖制,只要不是崇祯皇帝死而复生,只要不是崇祯皇帝的嫡血骨肉,和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统属关系。荡虏将军李乙丑又素有嚣张跋扈之名,原以为他不会对自己这个除了官架子之外已没有多少实权的阁部太过于在意,想不到却是如此的恭敬。

之所以带着孙启功一起过来,又刻意安排秀之在场,就是为了方便说话,李乙丑的恭敬态度让他有点意外。

连三百多年以后的苏子朋都使用了“浩然之气”“忠烈之心”这样极高的评语,李乙丑对史可法更是尊崇有加。只是这种态度仅仅停留在对他个人的敬重之上,所以称之为“史公”,而不是“史阁部”这种更加正式的称呼。

“李荡虏,史阁部此次前来……”作为和李乙丑相处的还算不错地方官,扬州知府任民育首先开腔。

“还是我来说吧。”眼前的史可法比上一次见到之时更加清瘦,宽大的袍服松松垮垮的挂在身上,似难当风霜之重:“领朝廷旨意,可法督江北之师,扬州自古便上长江锁钥,为重中之重。扬州李总兵于高副使那边已经晤过了,此次前来于李荡虏一会,便是为了江北……”

很有耐心的听史可法把话说完,李乙丑沉吟半晌,好半天才开口说道:“史公所言极是,守江必先守淮,扬州为淮扬核心,乃江防之锁……”

说到这里,李乙丑站起身来,朝着北方遥遥一拜:“我荡虏军之名乃是先皇钦赐,军旗乃是先皇后亲绣,荡虏二字乃我军中万千健儿之天然使命。外虏入寇,时纯食不知味夜不安席,唯有抱着这份愚忠之心,以报先皇知遇简拔之恩。”

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却对江南新朝提也不提,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已经不必说了。

以李乙丑现在的实力,虽然还不算是一方诸侯,却也是整个江北实力最为雄厚的一股力量。偏偏却死抱着效忠崇祯皇帝的宗旨,任凭南京城头王旗变换,都不加理会。前番福王登基称帝,荡虏军连个最起码的表示都没有,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在李乙丑和荡虏军的心目中,江南新朝根本就不算是大明朝的正统,休想得到荡虏军上下的承认。

说起国祚绵延正统存续的问题,史可法也很无奈。

因为马士英倒戈,以武力护送福王来到南京,强行拥立之事,史可法本人已经被排挤出了核心决策层,新朝的朝政完全为马、阮、吕等人把持。连史可法都对新朝颇有微词,又怎么能说得动李乙丑效忠新朝呢?

“吴三桂献出山海关,伪清打着为大明君王复仇的旗号进到京城之后,公然侵略我大明疆土,私自任命官吏,行的便是覆灭国朝之勾当。”史可法已经看清楚了满清的野心和**,早已经放弃了原本联虏剿贼的幻想,成为坚定的抵抗派领袖之一。可惜的是,象他这种有清醒认识的实在太少。

史可法是空着手来到江北的,除了几个没有多少实际作用的虚职之外,拿不出钱粮或者其他可以打动地方实力派的条件。为了联合江北的实力派,史可法帮他们奏请了总兵官的职位和爵位,但这种空洞的封号显然对李乙丑没有半点作用。

李乙丑是先皇钦封的荡虏将军,比什么总兵官只高不低。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封为广昌伯,刘泽请为东平伯,难道再封李乙丑一个伯级的爵位?那分明就是在胡闹!

大行崇祯皇帝早已加封李乙丑为诚武侯,比伯爵高出整整一个档次,谁还会在乎什么狗屁的爵位?

江北督师的任命本就是为了把史可法排挤出去,他前脚刚走,江南新朝后脚就开始“广征秀女”,不管怎么看都不象是励精图治的样子。如此乱世,保存实力才是根本,只要手中有钱麾下有兵,任凭时局如何变换也足以保住富贵荣华。谁会傻乎乎的拿自己掏钱养起来的强兵去为这样的一个朝廷拼命?

李乙丑死抱着效忠先皇的宗旨,虽然显得非常迂腐,却也是满腔忠义之心,早已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偏偏史可法又拿不出足以打动他的条件……

“时纯敬重史公个人品行,不代表我认可江南新朝,要我效忠新朝之言,还是不要说了吧。这样的朝廷……嘿嘿,”冷笑一声过后,李乙丑毫不掩饰自己对江南朝廷的不满:“便是时纯愿意对新朝称臣,恐怕我荡虏军上下万千健儿也不愿意吧?”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