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遥控大明> 第一百二十九章 劝降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九章 劝降 1

?入夜。

丝丝缕缕的白色雾气在树梢间缠绕着,仿佛女人轻柔的抚摸。

一弯残月高挂夜空,如水如银的月光泼洒下来,照耀着连绵数十里的清军大营。

多铎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已是亲王之尊,受封定国大将军,领礼部尚书衔。当年松锦大战之时生擒洪承畴让年轻的多铎一举扬名天下,被皇太极称为建州之虎。

多铎和多尔衮不一样,从吴三桂献山海关开始,多铎就没有享受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连北京城都没有进,就率部对闯军一路穷追猛打。击破闯军主力之后,又挥师东向,横扫河南威逼山东、淮扬各地。

在豫西分兵两路,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战术,准备在徐州和明军大战一场。结果徐州的总兵官李成栋的胆子比兔子还要小,还没有见到清军的影子就闻风丧胆不战而逃,素有四战之地的战略枢纽徐州轻而易举的落入多铎手中,史可法辛辛苦苦才勉强经营起来的江北防线顿时门户洞口。

多铎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了,轻易占领徐州之后,并不敢太过于大意,依旧小心谨慎,先扫清了徐州到淮扬一带,稳固了后方之后,才敢于继续南下。

下一个战略要冲就是依运河枕长江的扬州了,清军完全可以长驱直入的来一场“闪击战”,但此时的多铎还是采纳了佟图赖的建议,以稳妥为第一要务,极力避免把战线拉的太长,免得被明军精锐各个击破,所以一直都在扬州外围转悠。

扬州是江北最后一个战略要地,明军必然死守。所以多铎采用了“剪除羽翼”的蚕食战术,按照多铎的安排,派遣一支偏师佯攻作为牵制,尽可能的调动江北的明军。主力用来歼灭来援的明军。

围点打援,这是清军在关外早就用老了的战术,每每收到不错的效果,当年的宁远大战就是用的这一招。

当清军前锋刚刚抵达之时,连佯攻的架势都没有摆开,城头就已挂起了白旗,守将出城归顺。

南征如此顺利,以至于连多铎都不敢相信了,甚至怀疑这是明军的阴谋,所以继续按部就班的扫清扬州外围。

泗州曾是史可法的驻军之地,是整个江北防御体系的指挥中枢,必然会有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在这里爆发。所以多铎极力收缩兵力,等了好几天,一直等到后续的汉军旗上来,准备积蓄了足够雄厚的本钱之后,才开赴泗州一举拿下。

当时的左良玉已经身死,江南小朝廷已经有机会增援泗州,史可法又甚至泗州的重要,所以采取了和多铎一样的战术:增兵支援,准备将泗州作为决战之地。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在明军、清军的主力都没有增援到位的时候,在大战还没有开打的时候,泗州内部自己打起来了。

出战的守将侯方岩正在布置迎敌事宜,身后的总兵官李遇春忽然率部袭击了自己的长官,然后举城而降。

开始的时候,多铎都不敢相信战场上会有这么离奇的事情发生,根本就不敢让清军进程,免得中了埋伏。要不是看到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明军将领跪倒在自己的马足之下,肯定会怀疑这是诈降。

不费一兵一卒唾手而得泗州,让清军上下欣喜若狂。一路席卷,

泗州本是史可法的指挥驻地,占领此地的影响极大,对于明军的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徐州——淮安一线的跳板,进可攻退可守,在把扬州变成孤岛之的同时相当于给了清军了一个桥头堡。

最关键之处还在于,泗州曾经作为徐州的后勤总基地,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被服。数以万计的军资军械完好无缺的落入清军手中,其中包括大明工部仿造的十几门红衣大炮、四十多们神威将军炮和上万斤火药。

仅仅凭借这些数量众多的火炮,就足以让多铎不敢轻易攻城,多铎甚至很不解的问过刚刚投降过来的李遇春:

泗州的城防很坚固,器械也不错,火炮这么多,为什么会不战而降呢?

无耻投降的李遇春居然说出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话语:“知天命,顺民心,敢不识时务?”

我们早就觉得大明朝要完蛋了,这三万里河山肯定是大清的,我们投降也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的事情。

多铎已经看清楚了残明军队的怯弱和畏惧,看清了自己的对手究竟是什么样的德性,为自己以前的谨慎和保守大为懊恼,再不做丝毫犹豫,大军席卷,轻取盱贻,天长,准备一举拿下已成江北孤岛的扬州。

清军的动作很快,摆开的阵势也着实不小,其实心底根本就没有大战一场的打算,还是做着兵不血刃占领扬州的美梦。

以军事压力为辅,以招降纳叛为主,这是清军一以贯之的战术。

明军畏惧清军已成了传统,在辽东之时著名的宁远铁骑就一直缩在城中不敢野战。入关之后,清军纵横席卷,转战山西、山西各地,除了闯军曾经打出过两次很不错的反击之外,大明朝的官军几乎全都是望风而降。

击破潼关隘口之后,多铎奉命南征,掌握在手中的只有五个旗的战兵,总兵力三万八千。其中有两个蒙古旗和一个气装满员的汉军旗,真正的八旗战兵只有一万六千。

短短四个月的光景,清军就如狂风暴雨般席卷大半个河南,兵力暴增到十一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新近归附过来的大明朝官军。

此时此刻,清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十四万,号称三十万。(攻徐州之前还号称二十万呢)

出潼关至淮扬,清军基本没有打过任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硬仗,一路走来简直如同游山玩水,除了接收各地投降过来的大明朝官军之外,几乎没有怎么流过血。

清军上上下下,也包括豫亲王多铎在内,对于此次征伐江南全都抱着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每一个八旗兵都认为只要走到扬州城下举着刀枪吆喝几嗓子,就能吓的明军屁滚尿流,然后就可以在无数跪下的明军面前耀武扬威的接收扬州城了。

直到前几日,清军的心态才开始稍稍的改变了一点。

明军已在扬州城下摆开阵势,布下一个纵深达三十多里的防线。据前边的斥候说言,明军防线上男女老幼齐上阵,担土挑石挖沟立桩,无数民夫密密麻麻,甚至可以看到人们正把火炮运送到阵地上。

这分明就是打算死守扬州啊。

虽然打了太多的顺风仗,而且清军也大生骄横之心,但多铎终究是百战老将,马上就得出扬州不大好打的结论。

清军人数确实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几十万大军中的八旗辫子兵也着实的能砍能杀,就算是对上倍数的大明精锐官军,也有七成胜算。但野战是一回事,强行攻打准备充分的阵地又是一回事。

擅于野战却短于攻坚,是清军的弱点。

八旗辫子兵也好,蒙古铁骑也罢,面对李乙丑构建起来的坚固阵地,确实无可奈何,如同野狗啃刺猬,扑上去肯定弄个满脸花。

好在扬州四周已经清扫干净,只剩下一座孤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困也能把扬州困死。

围困,是多铎选择的战术。

素有“建州猛虎”之称的多铎格外谨慎,小心翼翼的把兵力布置的更加分散,专注于隔绝扬州于外界的交通,尽可能的掐断一切内外联系。同时准备把新附军往前再提一提,用数量上的优势先敲打一下扬州守军。

能不能土坡李乙丑的阵地不是主要目的,只要让扬州人看到清军的强大,就足够了。

八旗战兵是大清国的根基,是万万舍不得损耗的。满蒙一体,蒙古精兵也很宝贵,当然不能消耗在这样的攻坚阵地战当中。

所以,只能把刚刚投靠过来的明军当做一次性的消耗品——炮灰!

从扬州方面摆开的阵势来看,就算真的填几万炮灰进去,也未必能够取胜,所以这还是攻心战。

虽说几个月之前,就已经给史可法写过好几份言辞客套的招降书,每一次都被史可法严词拒绝。但多铎还是没有死心,依旧不厌其烦的写了一遍又一遍。

大马金刀的端坐在熊皮椅上,身后站着四名精悍的巴图鲁勇士,面前跪着五六个新近投降过来的大明官员。

满口忠义的前任大明官吏如同乞食的野狗一般跪伏在地,每人一管笔一张纸!

“本王早就知道你们这些人都是熟读经史遍阅子集的高才饱学之士,每一个都能做出花团锦簇的锦绣章。你们这些汉人比我更知道汉人的想法!用心写,谁的书能把史可法给我招过来,必有厚赏!那个谁,你写好了没有?给本王读来听听……”

一个刚刚穿上青色官袍带着顶戴的官员赶紧趴起来,似乎想要起身站立,却又不敢,只能半跪半趴着,捧着刚刚写好的招降书,摇头晃脑的唱颂起来:“天开四光,地蕴五德,自开天辟地以来……”

“是,是……臣……奴才在书当中历数伪明之恶,大彰我大清之顺天应人,言辞恳切有理有据,那史可法但凡尚存半丝良知,看了奴才的书之后,必然幡然醒悟即即刻来降……”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