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她不在,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在外的光景里,早已学会了如何更好的隐忍和观察,不会再如以前鲁莽而行了。
韩冰想了想,便掉转头马向郊外奔去。
郊外不远处,有一处可供行人歇脚的小店。
小店的主人是个带着俩孩子的寡妇,老大当兵去了,留下个小的不过五岁。
寡妇煮的一手好羊汤,在这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冬天这儿确也是一个好去处,喝上一碗香香的羊肉汤,驱除了寒意。
韩冰其实对这儿也挺熟悉的,很是惦记这儿的味道,只是她太忙了,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所以也不能长时在此的。
韩冰来到小店的时候,便是看到了店外依旧是迎风飘着的一杆大旗:“三海碗”。
只要是在这儿尝过的人都知道,这意思是客人来了不喝上三海碗是不过瘾的。可是往日里热闹的店现在却是空荡荡的,没有一个客人。
一进门,韩冰立刻用家乡话说道:“大嫂,来一盘馒头,再来碗热腾腾的羊骨汤。”
大嫂也立即热情地回应着:“好咧,妹子,你坐一会儿,馒头和羊骨汤马上就来。”
老板娘就像是这热腾腾的羊骨汤和馍馍一般热心热情。她端了热汤过来,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坐在韩冰身边与韩冰一起聊了两句。
她见韩冰斯斯文文的,只是目光中带着些许困惑,有些许的熟悉,却又有些许的陌生。
老板娘不禁感慨道:“你别看着冬日里景色怪萧条的,但要其他的地方远及不上这里。这里最起码靠山靠海,有动静还有活力。”
韩冰这样冷的天赶路,早已染了风寒,她捧着汤碗啜饮一口,觉得身子暖过来了,才是舒了一口气。
这时,她才微微一笑道:“大嫂说的是这个理儿。我也有一年多没有回来过了,心中很是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的。只是说四周这布置,并没有怎么变过的,很眼熟的,也很亲切的,这就是家的感觉的。”
那老板娘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突然地又艰涩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这儿的规矩……”
韩冰道:“规矩?”
那老板娘突然地身子僵了一下,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连忙打圆场道:“哎呀,妹子你记得来年夏天樱桃结了再回来趟,到那时候山上山下都就热闹了,光是蝉就多得跟冬天里的大白菜似的,你就是想要萧条些安静些都不成了。”
韩冰配合一笑,低头艰难地啃着手中的馒头,她心事重重,又染了风寒,当然是食不下咽。
她知道她不在崂山的这一年多,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这答案也只有等她回了平东郡王府才能着手解决。
她是本地人,当然是知道本地人好面儿,吃苦归吃苦,但绝对不会跟一个刚回家乡的人说这种口舌是非的。
再说,韩冰眯了眯眼,心底冷笑着,并不能保证没有人趁她不在,到处去作恶。
突然韩冰的衣袖被人轻轻一扯,她抹了把脸,低头定睛一瞧,原来是这老板娘家中大约有五六岁大的小儿子虎子。
虎子穿着半旧不新的棉袄,圆圆胖胖的脸上糊着灰,挂着两条大鼻涕,他眼睛湿漉漉地看着韩冰。
韩冰是有些许洁癖的,可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个小孩子,却是打心底里地喜欢。
韩边一边从怀里掏了帕子仔细地给虎子擦干净脸,一边用因风寒而沙哑的声音温柔道:“虎子,你怎么了?”
虎子怯生生地往后缩了缩,眼神却充满渴望地不时落在韩冰桌上搁着的又白又软的馒头上。
“你……想吃这个么?”韩冰恍然大悟地拿起馒头,她朝虎子招了招手,温声道:“虎子,过来。”
虎子抱着桌腿儿磨蹭了会,才扭捏着挪到韩冰面前。
韩冰微微一笑,将馒头一点点掰开了喂给他。
“哎,妹子,这……这不能……”那老板娘又是不好意思又是尴尬,她忍不住瞪了眼小虎子。
虎子懦懦地往韩冰馨香的怀里钻了钻,只敢偷偷拿眼瞅恨铁不成钢的老娘。
韩冰摸了摸虎子的脑袋,和气地一笑道:“没关系,我现在很喜欢小孩子。”
老板娘保养很好的脸上立刻笑得像朵花一样,她直爽道:“喜欢的话,大妹子,自己也生个呗,便是了一份天伦之乐了。”
韩冰愣了愣,这才低头轻笑道:“随缘吧。”说完,便不再多说话了。
直率热情的老板娘尴尬不已,以为自己踢到了铁板上,她挠了挠头,低头守着算盘看着账本,似是要掩饰心中的不安。
韩冰低头却是在怔怔地出神,她突然莫名地想起了吕阳。她想起和吕阳在那小院子里的光景。
“这是小米粥,可这……又是什么?”韩冰惊恐地指了指桌上那一碗诡异的食物,热腾腾的红糖水里漂着两颗鸡蛋和一颗当归……这……
吕阳头疼地按了按额角,心虚地悄声道:“你就把它当成是当归红糖煮鸡蛋吧。”
他只道自己厨艺平平,平时也常见甜儿下厨,却不想真到自己下厨房又出了这样的岔子……眼高手低说得就是他这样的吧。
“给我吃的?”得到吕阳无奈而又点头的回应后,韩冰终于忍俊不禁地放声大笑起来。
她一边笑着“哎呦哎呦”地揉着肚皮,一边打趣道:“哎呀,你这做的是月子饭吧,哈哈以后的月子饭有着落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