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淡淡一笑,脸上的表情却是意味深长。他拿笔在军官清单上的名字后面一一写出保定或速成两字,最后置笔道:
“咱们北洋军的军官来源,多是天津武备学堂和北洋各军事学堂的毕业生。这两个模范团,我听你们的意见都改用保定军官学校和陆军速成学校的毕业生,只怕北洋旧人会心有不服。”
按蔡锷的建议,模范团中级军官应该专用留学生,下级军官则专用军官生和速成生,借此和老北洋分出区别来。
天津武备还有北洋军其他的军事学堂,这些学校一直以来几乎都是由段祺瑞负责,所以北洋中层军官几乎悉数出于段祺瑞的门下。
蔡锷是深知袁世凯对段这一点猜忌,才提出了专用军官、速成二校毕业生的方案。当时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是蒋百里,蒋百里又是蔡锷私交极好的朋友,这层关系也有利于蔡锷在北洋军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何况就蔡锷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对北洋各个军事学堂的考察经验,他总结起来也认为保定军官学校和速成学校的教育水平,至少是比老武备高得多,重用军官生和速成生怎么也比重用老武备要好。
蔡锷深吸一口气,说:“总统过去小站练兵时,尚重视抓紧下层军官。但自六镇成军以来,军队规模一再扩大,于是只过问上级军官,不留心下层军官,这绝非用兵攻战之道。老武备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考虑各种历史原因,武备生也难以胜任新军工作,所以我以为模范团必以军官生和速成生为主。”
蔡锷对组建模范团的工作非常上心,大到建军战略,小到具体用人和科目训练,无不关心。模范团的士兵都是由北洋军各师下级军官中抽调,此外又自保定军官毕业生中抽调直、豫、吉、奉各省籍贯280人为中下士,以北洋军各师中的上级军官为该团下级军官。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扩大的军官训练班,蔡锷计划模范团分作五期训练,每期训练半年,每期可产生四旅的新军军官,暂以训练十师的模范军官为目标。
袁世凯高高抬起下巴,从鼻子里发出“嗯”的一声:
“松坡说得很对,这是我的过失和疏忽。这样吧,今后模范团中无论是队目升排长,或排长升连长,我都要亲自接见才行。一定要恢复小站时的制度,所有军官升级时都要来总统府叩头谢恩。”
袁世凯这句话顿时让蔡锷无语起来,他提出建立模范团的计划是希望刷新北洋军的暮气,更深层次的用意也在于在全国军队范围内更进一步推动近代化的军事教育,绝没想到袁世凯居然会做此理解。
袁世凯对于蔡锷希望“强化基层军官”的建议,完全理解为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或者就是他当年小站练兵时恩威并济的老法子。
“松坡,广东方面的情况你以为如何?”
袁世凯没有太把模范团基层军官的事情放在心上,他收起那份写满人名的清单以后就指着地图上广东省的地理位置,问蔡锷说:“据说廖仲恺被软禁起来,广州也被红军占领,粤省富甲天下,如果真落入叛匪手中,形势很不堪设想。”
蔡锷心中微微一叹,走到地图前说:“广东这一个省的财政收入,比得上南方两到三个省的总和。甚至就是古称财赋重地的江南,也要整个江苏省包含大上海在内,才能抵得上广东省的岁入。仅以广东一省财政,保守估计也可以养兵七八万人,廖仲恺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相信以他的性格会被人软禁,所谓软禁之说恐怕是掩饰廖仲恺向社会党投诚。”
蔡锷对当年留学日本的那一批同盟会元老,了解都非常深,他分析道:
“夷白性格激烈,如果真为红军软禁,他宁可寻死也不会屈服。现在广州无血开城,不战而为红军夺占,以我观之,此事若无廖仲恺的点头,绝对是不可能的。”
袁世凯哼了一声:“廖仲恺是顾忌着孙中山还是谁吗!他真想做尚可喜不成啊。”
三藩之乱时的尚可喜在清廷和吴三桂之间首鼠两端,还闹出儿子尚之信将父亲尚可喜软禁后反清起兵,等到吴三桂露出败亡痕迹时,尚家又趁机调回清廷阵营。
袁世凯以尚可喜目廖仲恺,自然不明白廖仲恺和孙中山之间深厚的情谊。只要孙中山还在国民党中,廖仲恺就不可能公开背叛国民党。
这场解放战争,于南、于北,都有许多人做着违心的事情,也有许多人在痛苦的挣扎。天将明亮以前,没人能够打包票林淮唐就一定是正确的那个人,廖仲恺能够为红军在广东的行动提供如此巨大的帮助,即便他不愿意公开分裂国民党,也已经称得上是解放战争的革命功臣。
蔡锷多多少少能理解廖仲恺的想法,因为他自己和梁启超之间也是这样一层关系。而且蔡锷比起廖仲恺,对恩师梁启超的内疚感还要更强得多。
毕竟梁启超可是被蔡锷亲手赶出进步党,他们师徒之间的决裂远比廖仲恺和孙中山目前的关系严重太多。
蔡锷叹道:“红军占领广州,这是全局要点,我们必须争之。”
袁世凯倒有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