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生凋敝,因此秘密结社的团体特别活跃,其中犹以哥老会和洪帮两大派系势力最强。
以哥老会论,五原县大概有90%的人口加入哥老会,东胜也有60%的人口参加哥老会,固阳、托县占70%,武川占50%,陕北各县也多有一县近半人口加入哥老会的情况。
洪帮势力则较多集中在甘肃,有十多个山头,如洪钧山、威武山、同统山、大佛山......等。其主要势力分布在陇南一带,陇西次之,西路的张掖、酒泉也势力不小。
西北的哥老会和洪帮,最初是左宗棠西北平叛时跟随湘军进来,平叛结束后,部分哥老会成员驻扎当地,发展了当地的秘密社会组织。
这些结社团体都有严格的帮规,对违规者处置极为严酷,起初只是下层人士的秘密组织,辛亥革命之后,组织由下往上发展,过程中沦为工具,会党的性质也日益蜕变,由自卫抗暴,互济互助的秘密组织逐渐演化为严重匪化的集团。
数月前白朗不愿意接受中原红军的改编,率部西入甘陕以后,便与陕南、陇东南一带的哥老会团体合流,壮大了自己的武装,纵横驰骋汉中与西安之间,把毅军统领赵倜带来的河南追剿军队兜得团团转。
西北哥老会是湘军后裔,自然和马家军仇恨极深。只是马家军接受清廷招安以后,官越做越大,后来又有甘肃提督董福祥帮着撑腰,哥老会一直找不到机会复仇。
辛亥革命,哥老会又再次成为西北革命军的主力,当时马安良领导的河州西军又奉命镇压西北革命军,旧仇未去,新恨又来,双方已经势如水火,仇深如海。
所以北洋军郑家川大败以后,中央调马福祥率宁军入陕的消息,传到陕南以后,立刻就在白朗麾下的哥老会会众里引发了十分轰动的效应。
一日之间,便有数十名本地哥老会堂口山头的龙头大哥找上白朗,强烈要求义军立刻旌旗北上,讨伐马家军。
白朗年约四十岁的模样,体态颇肥壮,坐在一条长长的条凳上,披着一件羊皮袄子,神态倒是很悠闲。
白朗军不久前才刚刚突破陕督张凤翙和毅军统领赵倜、陕南镇守使陈树藩组织的万人阻截,随后挥军继续西进,克周至、乾县、户县、彬县、凤翔、陇县等地,军临通渭县,知县陈鸿宝率士绅出迎。
白朗下令大军驻扎于县城之外,自己只带百余人入城视察,居住在通渭县的小学校舍内。
他和部下宋老年戏言:“这个县城小如斗,民贫可怜,学生还可以造就。”便捐银二千两,以作办学之用。
白朗是一个“积年老匪”,但从表面上看去却很慈和。几十个陕南哥老会龙头一起围过来,他也只是打着哈哈,说着几句不轻不重的废话。
“……您佬就搁一句实话,我们到底打不打回回?!”
哥老会和马家军有几十年的血海深仇,他们知道马家军又一次进入陕西的消息后,那就真是群情激愤,什么事情都没有比找马家军报仇重要。
白朗抽着旱烟,他拿着烟杆使劲儿敲了敲条凳,示意众人安静:
“红军、马家军、陕军、北洋军……在陕北打成一锅粥,加起来有多少人马?四五万人总是有的吧!诸位,我们有多少人马?号称上万,但其实也不过几千条枪,这点本钱,现在有本事去蹚浑水吗?”
白朗的问题问住了那几十位哥老会大哥,他接着又笑道:“你们要找河州诸马报仇,去陕北有什么用呢?不如听我的,咱们从通渭县继续西进,到哪里去呢?我们杀去陇南,先拿下天水,然后一路奔河州过去。你们要找马家军报仇,不去河州去什么陕北嘛,好笑!”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既然现在各方势力诸军云集陕北,那么陇南一带岂不是就成为了真空地带?而且毅军从河南远道而来,已经追了这么久,他们未必愿意继续追到甘肃去,何况甘肃省方面也不一定同意毅军入境。
白朗的计划就是准备利用红军郑家川大捷吸引各方注意的机会,带着起义军先攻天水,而后席卷甘肃,这样就能为起义军谋取一块驻足休息的地盘。
白朗的判断颇有洞见,他很快就说服了剩下的哥老会头目一同西进。但有点让白朗始料未及的问题,却是从河南跟着一路纵横杀到西北的鲁山、宝丰籍旧部,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对意见。
这也并不奇怪,白朗终究不是李自成,李自成能带着麾下的老兄弟们离乡万里搞流动作战,不代表白朗也有相同的权威。
鲁山、宝丰老兄弟们跟着他一路打到陕西,已经是非常够意思了。这一路上起义军虽然没吃什么太大的亏,但光就离家越来越远这点,就非常打击老兄弟们的士气。
更何况现在还要一路西进,打到甘肃去,那离宝丰老家可就真的十万八千里了。
大部分跟着白朗造反的河南籍老兵,都是没有任何政治理想的。他们起兵无非是为了抗阻抗税,也有的人就是做惯了土匪想趁乱捞一笔,没有几个人想过将来的道路,大部分想的只是赚些饷钱和战利品以后就回家干正
经营生去。
所以这些人都强烈反对起义军西入甘肃,他们的思乡之情越来越重,不少人都主张应该趁着陕北多方混战的机会,赶紧东回河南。
于是乎白朗起义军中,就形成了陕西本地的哥老会一派,以及白朗从河南带来的鲁山、宝丰旧部一派,双方就围绕起义军下一步到底是西进甘肃还是东回河南的问题争执不休,讨论了好几天有没有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好在这时候一直负责追剿白朗起义军的毅军,也因为陕北局势混沌不清的缘故,一直按兵不动,没有趁机发起攻势,否则就以现在起义军内部分裂的情况,实在难以取胜。
不过很快,又一个新消息就迫使白朗起义军不得不放弃了返回河南的想法,只能一头扎进西进之路,奔向甘肃。
这个新消息就是原本驻扎在豫西一带的镇嵩军,突然间打着追剿白朗的旗号离开驻地,开入了陕西。
镇嵩军是河南西部的一支地方武装,辛亥革命时时任中州公学庶务长的刘镇华,和王天纵、张治公、柴云升、憨玉琨等山大王联手起兵攻打洛阳。攻洛失败以后,这支武装又同当时陕西的秦陇复汉军合作,与清军在河南西部鏖战。
南北议和告成以后,秦陇复汉军改编为陕军,和当时同盟会控制的各省军队一样都实行裁军政策,刘镇华的部队就属于被裁撤之列。
但刘镇华所部都是豫西的积年老匪,这些人一旦裁撤必定重操旧业,上山当土匪,杀人越货,绑票勒索,为害一方。
当时张钫就向袁世凯建议,把他们改编为豫西地方部队,负责清剿越来越猖獗的豫西土匪,他还保荐刘镇华为这支部队的统领,兼任豫西观察使,由于驻地接近嵩山,便命名为镇嵩军。
镇嵩军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混成旅,刘镇华是秀才出身,后来又进了新式学堂,比较有见识,一个秀才能统领一群江湖好汉,也可见刘镇华的胆识和手腕。
只是刘镇华突然间带着镇嵩军离开豫西地盘,闯进陕西,为的当然不是什么追剿白朗,这无非是一个借口罢了。
他的目的,一是为了躲避豫西一带越来越强大起来的中原红军,二就是刘镇华判断陕西局面动荡,镇嵩军很有机会在陕西夺取到更好的地盘。
北洋军政权在山东、安庆、陕北接连大败以后,中央的权威坠落到了谷底,自然就会有无数像刘镇华这样的野心家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