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三十九章 教育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教育令

林淮唐对国际合作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中国需要法国的专家团,也需要日本派来的大量中层和基层技术人员。毕竟不管中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有多快,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规模实在太小,这不是扫盲班就能解决的问题。

即便中央革命政府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接着推广标准汉字和拼音系统的机会,进行着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规模的扫盲运动,可是认识一些基本汉字并不代表着这部分国民就能够立刻成为可以参与进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近代重工业工厂的优质劳动力。

在认识一部分基本汉字的基础上,接着还要接受小学以来的种种教育,灌输入现代民族和国家的观念,理解近代工业的时间标准、工作理念……林林总总,绝非短时间内可以一气呵成,毕竟就算是按照现在中国实行的小学五年制教育模式,到1920年,绝大部分省份甚至连第一批小学生都还没有成规模的毕业。

但是,中央革命政府也不可能就这样干等下去。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也是这时期中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不仅是大学这样的高等院校如此,就算是小学也包含了大量的实习内容,同时企业、公司、商店、工厂和农场里,每周也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开办夜校、速成班这类组织和活动。

这个过程里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不是少数,学习要占用生产的时间,直接就会导致原定的生产计划必须降低计划的效率和延长计划的时间,更何况要让劳动者,不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来参加这些学习活动,本身政府也要给出真金实银的物质奖励来,光是靠党员去宣传、去鼓励完全不够。

物质奖励虽然很少,一般就只是来上课的人可以管顿饭,有时候甚至连这样的一顿饭都很少,只是发个馒头而已。可每时每日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更何况教师、教具、教室要花的钱,还要更多。

教室还好,最不济的情况露天也可以解决,没有条凳大家就直接坐在地上。教具的话,黑板、粉笔是小问题,条件艰苦都能设法从简解决,问题是教科书,就算再从简,使用最差的纸张和油墨去印刷,也要占据全国出版社的大量印刷设备,即便如此,到最后还需要通过东亚联盟理事会的渠道,花费了大量资金向日本委托了一系列的印刷项目,才勉强能够解决。

至于教师,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到1920年,全中国接受过高小教育的国民数量还是太少,其中大部分人也都有自己相应的科研和生产任务,即便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晚上到夜校去做兼职,且不说这会大大影响这部分人的正常工作安排,即便勉强去做,也还是填补不上全国师资力量的严重缺口。

就是在这样最不得已的情况下,林淮唐才只好向日本和朝鲜借调了大批的教师人员——清末民初的动荡对中国的建设影响实在太大,就连朝鲜靠着日本殖民时期为了掠夺资源进行的一点点建设,在教育的师资队伍方面,按比例来算的话都比中国要强。

中国有解放朝鲜这血盟的友谊,对日本,日本执政的社会党政府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大量帮助才夺取政权,但亲兄弟明算账,东亚联盟理事会不是一个中国拿来把日本、朝鲜变成傀儡国、卫星国的机构,现阶段它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的组织而已,从日朝两国请来大批教师,一样要花钱。

实际上由于日本教师阶层的生活收入水平,一般而言都比中国的同行要高一些,能够让日本派往中国支援的教师,全部按照中国教师的平均薪资水平支付薪水,就算是中国和日本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国际主义友谊的体现了。

按照中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的规划,从1920年开始,林淮唐希望到1925年就可以达成全国范围内公立小学数量扩大到三十万所以上的目标。

这几乎是要在短短五、六年间,就在中国现有小学基础上,再把小学数量翻一番。

中学、各类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都还可以往后放一放,但是小学的教育教绝不可轻忽,没有接受最起码的小学教育的人,是很难适应近代化工业的大生产,在各种基本观念上都很难融入现代社会。

旧有的私塾、寺庙、族学,早在前几年的土地革命里就已经泰半被改造为了新式的公立小学,靠着这一改造红利,在1915年到1920年之间,中国的公立小学也确实出现了一个数量上急剧增长的时期,但在质量上,这些简单由私塾改造过来的小学,本身也严重缺乏师资力量,偏远地区的公立小学里继续用千字文上课的情况也很常见,不少教师自己也同样对近代化的世界观、工业社会的生活理念一知半解。

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张百熙拟定的一系列《钦定学堂章程》。其中《钦定小学堂章程》规定“儿童自6岁起受蒙学四年,10岁入寻常小学堂修业3年。俟各处学堂一律办齐后,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然后听其认为各项事业”,但这个学制并没有真正实行,清廷当然也根本没有这个人力物力来推行义务教育。

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决议《试办义务教育章程》,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4年,并提出国库补助义务教育经费的办法。可是随着辛亥革命爆发,这一章程也化为泡影,此后袁世凯秉政,义务教育更加是梦幻泡影,直到中央革命政府成立以后,政府在教育方面,主要的精力也是集中在大众扫盲运动上,对于义务教育虽然提出了五年的教育年限,但同样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贯彻下去。

日本呢?日本从1871年开始推行八年制的强制收费教育,由于百姓的经济负担过重、学习年限过长、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原因,就学率非常低。1879年明治政府以太政官布告的形式颁布教育令,强调送适龄儿童入学是民众的责任,取消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补助金,缩短义务教育年限的同时对儿童上学时间有所放宽。这一阶段义务教育的规模有小幅增长,但相对宽松的教育年限对儿童的入学率起到消极影响。

直到1886年,日本开始正式推行四年年限的义务教育,家长虽然还是要依据规定向政府缴纳学费,但是从1899年开始小学教育费就开始由政府进行补助,1900年干脆免去小学学费,从法律上实现了免费的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到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的时候,日本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就学率已经达到98.2%。

至于师资上的差距,中国和日本之间差距就更加悬殊。

清廷从1904年才开始设立近代化的师范学堂,可是直到现在,中国公立小学的教师一部分来自新学校,一部分是曾负笈欧美、东洋留学归国的学生,另外相当大一部分却还是受封建传统教育出身的遗老塾师。

日本则在1871年开始,就已经完成了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教员养成所三种师范教育机构的培养体系,不管是教育质量还是师范毕业生的数量,直到1920年都还是远远领先于中国。

单纯就工业产值而言,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其实很小,经过社会党这几年的建设,到1920年中国的主要工业指标产量差不多都达到了日本的八成或是超过了日本的八成。两国最大的差距,反而还是在教育方面,日本早已搭建完义务教育的体系,中国在这方面则几乎是刚刚正式走上赛道。

所以一五计划在教育方面,从一开始中央就讨论好了要向日本大规模借调师资队伍——可这,让这么多日本的师范生来中国的师范学校执教,甚至是直接到中国的中学、小学任教,真的没问题吗?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