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六十八章 海原大地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八章 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林淮唐和中央书记局的另外几位领导人都已经聚在了地质所,除了林时爽正在满洲里做外交工作以外,蔡绮洪、刘师复和林述庆也都赶来了地质所。

李四光打给北大地质学系主任翁文灏的那封电报起到了很大的警示性作用,林淮唐力排众议,选择了相信李四光的判断,西北地区极可能在近期发生一次大规模、高烈度的地震,所以中央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调动部队,下令铁道兵第一师、第二师暂停兰州铁路的建设工程,准备调往六盘山、贺兰山一带做防治地震灾害的准备。

夜里大概八点多的时候,地质研究所大厅的钟表完全停摆,吊灯也剧烈地摇晃了起来,翁文灏是地质专家,当然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情况,刘师复也当即问道:“是地震了吗?翁教授,可以判断震源在哪里吗?”

翁文灏未及回答,就急忙冲进安装有地震仪的地下室内,地震仪上的笔尖正在画着越来越宽的曲线,第一波较早的强波动出现于20时9分16秒。稍有平缓之后,地震仪上的南北向放大笔被剧烈的震动抛向了一边。

地质所使用的地震仪是今年年初从日本引进的最新型仪器,日本因为列岛地震多发的缘故,在地震监测方面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丰富的经验,翁文灏看过地震仪显示的曲线以后发出警告:“书记长注意,波动主峰就要到达了。”

大概六分钟以后,一波更为强烈的震感抵达北京,震动的强烈竟然让地震仪都难以承受,笔尖半途跌落了。虽然地震仪没能记录下全部的地震波,但翁文灏已能够对地震的量级和位置进行推测,再加上李四光提前发出的警告,地质所很快就把目标锁定在甘肃、宁夏之间。

蔡绮洪革命以前在南洋生活时,也经常遇到地震,他率先冷静下来:“现在是十二月,震区很可能在大震以后又遭遇大雪,而且一般大地震以后还很容易发生大疫,中央必须立刻调动人员、物资进行营救……北京的震感都这么强烈,可想而知地震的震级一定非常高。”

林淮唐对1920年的这场大地震完全没有记忆,若非他相信李四光的判断,中央可能连现在争取到这点缓冲时间都没有,还不知道最后将造成多大的灾难。

距离震中上千公里的北京也全城摇动,市民几乎都感受到了异常明显的震感,连路旁的街灯都摇摇摆摆,令人头晕目眩。更远的青岛和上海,也都发生了时钟停摆、吊灯摇晃的情形,在广州,许多客轮也受到激荡波动的影响,让人误以为是海啸将至,距离震中只有四百公里的西安则门窗暴响,房摇墙塌,成片成片的平房民宅在剧烈的晃动中直接坍塌。

至于位于震区的兰州,那更不用说了,除了五年计划以来用钢筋水泥建筑的新式工厂厂房以外,全城老式房屋直接坍塌了三分之一那么多!

地震波强烈到绕地球两圈,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都录到地震波的数据,位于震区中央的六盘山山区当时正由铁道兵第八团在负责修筑公路,地震发生时,由于中央的紧急命令,铁道兵部队已经暂缓工程,部队提前半个多小时左右撤出工地,还把大批民工也撤到山下,这才避免了第一时间的严重伤亡。

但在其他地方,包括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西吉县、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等地,绝大部分甘、宁县城或是由于缺乏电报收发设备,或是由于地方行政官员缺乏警惕性,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按照中央的紧急命令组织避难,结果还是出现了大量的惨剧。

特别是在大地震绝对中心的海原县,当地经济落后,全县仅有一台电报收发机,在地震发生以前还处于故障状态,根本没能收到中央提前发出的警示,大地震一旦爆发,顷刻间全县天崩地裂,全城房屋除了去年新修的一座公立小学以外几乎悉数坍塌,成千上万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中,死者一时间都难以计数。

北京方面在地震发生十几分钟以后,终于和固原县县政府取得了联系,林淮唐还记得一五计划的规划里在固原县有开发煤矿的计划,他立刻询问固原县县长:“修在固原煤矿外的那座新楼房情况怎么样了?就是我们请法方建筑专家设计修造的那一栋,我记得按设计图它应该非常坚固。”

固原县方面回电答道:“悉数坍塌。”

林淮唐终于长叹一声:“固原县都如此,海原县是不复存在了!”

地质所里现在已经聚集了各部委机关的一大票人,黑压压的人群却寂静无声,大家看着从西北各省区传回来的种种最新消息,每个人的心都在不断下沉,情况比所有人能够想象到的最糟糕情况还要恶劣万分。

大家都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自从辛亥革命以来,社会党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考验,但在林淮唐的领导下他们一向都是谋而后定,似乎还从没有遭遇过这样令人措手不及的大灾难!

林述庆还维持着镇定:“书记长,中央必须立刻调动军队进入灾区抢救,这种时候没人能坐得住,让我到前线去指挥吧。”

林淮唐深深叹道:“蔡绮洪同志和刘师复同志留京主持大局,我和你一起到海原去安定人心。”

蔡绮洪当即加以反对:“如此强烈的大地震,这几天必然还会发生许多次余震,现在到震区中心去实在太危险了,你们不能这样不负责任,要到震区,最好先到西安去指挥救灾工作,现在到海原去又有什么用?”

气氛凝重,林淮唐略作思考以后就接受了蔡绮洪的提议:“我和颂亭先到西安去,到那里以后看情况再决定什么时候去海原县,我们坐飞机赶过去,西安有机场,时间上这样最快。”

蔡绮洪又说道:“大震以后必有大疫,相关部委要马上准备好医疗物资,交通部安排运力,要排除万难,把救灾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优先项前面。”

有交通部的官员问道:“蔡书记,铁路运力现在主要安排给一五计划和对俄援助两个方面,一时间很难腾出空间……”

林淮唐怒斥道:“现在救灾就是第一优先项,如果我们连自己国家的人民都救不过来,还谈何国际主义的援助!交通部、铁道部要把救灾放在第一位,其他工作都可以往后安排。”

主抓军事工作的林述庆又提出另一点:“红空军也可以空投一部分物资,六盘山、贺兰山山区本来路就难走,大地震以后肯定还有大量山崩、泥石流,道路只会更难通行,红空军可以先空投像药品这类质量比较小的紧急物资。”

一切事关几十万条乃至于几百万条人命,片刻也迟缓不得,深夜里林淮唐和林述庆就已经驱车前往南苑机场,准备等太阳出来的时候就立即飞往西安。剩下的各部委机关也都开始忙碌地打起电话,把还在家里睡觉休息的各单位人员全都紧急叫了回来,北京、青岛的各个中央部门现在都要为海原大地震的事情忙碌起来。

不止中国如此,考虑到日本有应对地震的丰富经验,林淮唐也请唐绍仪赶快联系日本政府,最好能请日本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一批地震灾害救治专家来中国帮助救灾。

1920年12月16日的这个晚上,成为了无数人的不眠之夜,正走在急速工业化道路上的中国第一次面临来自大自然的挑战,报纸、电报和这两年来新兴发展的广播很快就把海原大地震的消息传遍全国,举国人心于是尽数系于西北。

《观察日报》、《赤戟报》、《新民报》、《晨报》、《时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南京日报》、《益世报》、《大陆报》等几十家各类报纸的记者,也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开始赶往宁夏,这是中国历史上全国新闻媒体首次大规模对自然灾害的综合报道。

还有许多记者在天亮以前就赶到市政府打听消息,刚刚成立的海原大地震救灾委员会也在第二天早晨就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各界公布了政府已经掌握的大量消息,使国内外民众对灾情状况有所了解,也避免了各路民间谣言的疯传。

林淮唐和林述庆相伴登上飞机,难得南苑机场上空天气条件极为良好,万里碧空澄清无比,同行的还有翁文灏和地质所的另外几名专家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杨警吾等人。

“国步艰难!”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