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临时政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临时政府

刺林案,水落石出了!

十二月二十七日,上海临时市民政府公开审理了刺林一案,由于蒋志清等三名凶手供认不讳,当庭承认了暗杀相关的一切事实,并承认了暗杀团系受陈其美的指使行动,人证物证俱在,案情事实清楚,因此当庭便做出了审判结果。

考虑到蒋志清等人认罪态度积极,法庭并没有处以蒋志清等三名凶手死刑,而是判决三人无期徒刑。

并且由于陈其美在法租界内开枪自杀的消息,已经由同盟会方面通报给了先锋队,林淮唐也算表了一次态,算是接受了同盟会的“内部制裁结果”。

刺林案的结果,迅速登上上海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陈其美指使蒋志清的暗杀活动,被先锋队方面称为陈其美的私人行为,与同盟会、先锋队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的谈判会议,将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十二月二十七日傍晚,谈判会议的结果也顺利出炉。

既然林淮唐在刺林案上做了“大幅度让步”,并没有进一步追究同盟会的责任。那么相对的,同盟会也不得不接受先锋队的一系列要求,并做出在孙中山看来都是相当有诚意的让步。

经过双方协商以后,最终林淮唐提出的四大要求,并改为了三大协商条件。

具体内容,分别是:

第一条协商条件,被包围在常州附近的沪军残余部队,由北伐军礼送出境。开赴皖南一带接受李烈钧改编,常州农会所辖溧阳、武进、宜兴、江阴、无锡、常熟、昆山这苏南七县,采取闽南和潮梅旧例,由先锋队任命一名太湖安抚使统筹当地军政事务;

第二条协商条件,是将过去沪军都督府接管的前清官产,经过同盟会方面的考量以后,将其中一部分林淮唐认为绝不可让步的产业,移交给上海总工会管理。这之中,主要就是把江南制造局移交给上海总工会。

第三条协商条件,也就是上海各界人民翘首以待的市民代表大会,也正式宣布开始召集。但是为了避免立宪派利用市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篡夺上海政权,市民代表大会被要求在年内召集并完成选举,以防止立宪派发动其在上海的影响力来争夺新政府的政权。

先锋队在原来的四大要求上,做了一些让步,如放弃了严惩反革命罪犯的要求,在缴械沪军余部和移交官产的问题上,也相继做出让步。

最重要的上海市政府方面,则经由双方协调以后,继续采取委员制度,由光复会的李燮和任市政府市长,又由同盟会的汪精卫任市政府副师长,市政府的十九名委员中,先锋队则占据了约莫半数的九名委员席位,光复会占有六席委员席位,同盟会则被选举出剩下的四席委员席位。

如此,同盟会算是基本上放弃了上海的政权,仅保持着一些名义上的影响力,同样可说让步相当有诚意。

而光复会,则捡到很大便宜,一下子把势力就扩张到上海来,陶成章、章炳麟、李燮和三人也是弹冠相庆。

可也因此,光复会相当于被林淮唐捆绑到了先锋队和同盟会的革命党激进派阵营上面,共同对抗立宪派。

由于光复会的基本盘,其实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立宪派。所以光复会虽然一时间捡到很大便宜,但作为代价,却是不得不站到了江南立宪派的对立面,这无疑将极大影响到光复会的基本盘,长期来看,其实损失是非常大的。

但目前光复会三巨头里,只有章炳麟一人是比较倾向于和立宪派维持长远的良好关系,甚至不惜将光复会作为立宪派的政治工具。

陶成章和李燮和两人,则更看重现实的政治利益,对和立宪派的长期关系,没有做太深远的考量。

这样,同盟会和先锋队的马日事变善后会议算是圆满落幕。三大协商条件的通过,也标志着同盟会、先锋队、光复会这三大革命党组织,暂时又站到同一战线上,一起反对立宪派妄图垄断南京中央政权的阴谋,并准备合力促成南京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三大协商条件除了先锋队和同盟会各自做出妥协退让的一面,其余如在立宪派控制的苏南一带设立太湖安抚使,还有在上海市政府委员会里排挤立宪派人物,都是三大革命党组织统一战线的一部分。

善后会议结束以后的第二天,在李燮和、汪精卫正式宣誓就职上海的正副市长同时,北伐军驻沪部队、常州农会自卫军、光复会驻沪和驻江阴部队,以及李烈钧率领的赣军,很有默契地同时行动。

这几支军队一起打出“拱卫首都、建立中央”的旗号,分别从江西、皖南、苏南、上海、江北等地,同时向南京进军,形成了三路大军包围金陵的格局。

十二月二十八日当天,林淮唐、孙中山、陶成章三人,在上海市政府成立大会上,站在一处,一并握手,又在新闻记者的照相机下,留下了一幕极具象征色彩的画面。

这一期先锋队机关报《观察日报》的头条标题,便是——革命党的统一战线。

在三路大军的包围下,江苏都督程德全和江苏省议会议长张謇,都放弃了继续跳梁的打算,联名发出通电,表示欢迎孙中山先生、林淮唐先生、陶成章先生等人,一起莅临南京,建设中央政府!

12月29日,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十七省,四十五人,华侨二名代表列席),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首先,将头天夜晚预备会投票揭晓,计有候选资格者四人∶孙中山、黎元洪、林淮唐、黄兴。

但林淮唐在上海时,便已经公开通电全国,表示他在海珠亭事件时,就已经宣布下野,如今更不便参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为表赤诚大公之见,林淮唐单方面在上海宣布了放弃竞选临时大总统的资格。

而后,南京的各省代表会上,便分票于十七省代表,由有南京各省代表会临时议长汤尔和按省份次序逐呼省名,依次投票。开票结果,孙文得十六票,黄兴得一票,孙以超过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当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工农学商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即便是意见很大的立宪派代表程德全、张謇二人,也不得不刻意做出欢笑之态。

代表会又立即作出决议∶各省代表具签名书,交正副议长,欢迎临时大总统来宁。正在三路大军保护下,准备前往南京的孙中山得知当选消息后,立即复电南京各省代表,表示接受。

电文里写道∶

“光复中华,皆我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发无功,竟承选举,何以免当?惟念北方未靖,民国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贵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载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先此数复。

不久后,林淮唐、孙中山和陶成章三人,又各自代表着他们所相对应的革命党组织,分别发出了一封告全国同胞书的电文。

其中林淮唐所发的先锋队告全国同胞书,内容大体如下:

……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

……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同胞共鉴之!

==

求求月票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