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更求月票
===
“中华民国北伐军全体革命将士,热烈欢迎君汉先生到任检阅!”
林淮唐刚刚在李烈钧和孙毓筠的陪同下走出车厢,就看到林时爽、林述庆、姚雨平等人领衔,大批北伐官兵聚集在蚌埠车站的月台上,隆重欢迎他的到来。
本来就不宽敞的车站,此时已是人满为患,新闻记者、列队将士、各界代表……还有想来一睹革命领袖林淮唐风采的一般吃瓜群众,都堵满车站周围的街道和一切能够通行或可以站立的地方。
车站的墙壁上,处处贴满了写着“迎接君汉先生到任检阅”和“北伐军全体将士拥护君汉先生指挥”的各色欢迎标语。
还有淮北总农会的干部,还组织了相当一批地方乡村的会员进城给林淮唐造势。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农民,也高举起小小的黑赤旗和铁血十八星旗,在冬日的寒风中左右晃动,势如海浪。
咔嚓、咔嚓、咔嚓……
林淮唐又看到许多老式照相机响动快门,噗的一声白烟冒起,照相机的烟气与火车到站后犹且没有消散的蒸汽合在一处,变成一片浓厚且白茫茫的色彩。
“君汉先生,民气可用啊。”
一身戎装的李烈钧,整了整他的衣袖,淡淡的语气里,又隐含着显而易见的敬畏和鼓舞。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黄兴执掌了临时政府的军事大权,陆军部和参谋部均由黄兴出任总长。
但是各省军政实权,尚在各省都督的手中。即便是围绕南京的江苏一省,苏北和常州地区就在先锋队政权的控制下,苏州一带则为立宪派控制,均不能被黄兴如臂使指地操纵自如。
陆军部真正能掌握自如的军队,主要还是以李烈钧从九江带来的赣军为主。
原来李烈钧平定南昌的清军叛乱以后,是准备带领江西军队前往武昌援鄂的。但中途就发生了马日事变,旋即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操作以后,先锋队、同盟会、光复会居然形成了一个排斥立宪派的革命党联盟,李烈钧的前进方向,也就因此发生改变。
黄兴把李烈钧原来那个由黎元洪任命的五省援鄂联军司令的头衔,改成了北伐军第二方面军司令——
伴随这个发表的同时,还有就是临时政府宣布了正式的北伐战略计划。
当时的北伐,除了华野方面是最早见诸行动的,又组织完备、兵精饷足,战斗力较强以外,其他省区和军队,完全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机关。
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忙于南北议和,加以财政又非常闲难,三个革命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对北伐有各种具体不同的态度∶如宋教仁和陶成章都认为攻取北京之类,只能做为鼓舞士气的一种策略,实际上难于实行。
孙中山和林淮唐则又意见不同,他们两个人都是坚决支持北伐的。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后,令李烈钧速速出兵北伐的电文中说∶“中央政府成立,土气百倍,和议无论如何,北伐断不可懈!江西民军,勇敢素著,情愿北伐者甚多,宜速进发。”
而林淮唐的主张就更为坚定,他认为不仅北伐是可以实现的,而且短期内攻下北京,都未必不可能。并且林淮唐还是照旧,多次在新闻界面前表示过了愿意以“一匹夫”、“普通一兵”身份,参与北伐的意愿——当然,目前情况,临时政府和先锋队执委会都不会允许林淮唐真的这样做了。
黄兴领导的陆军部正式成立以后,不久即确定了一个北伐计划:
以已经先行展开北伐并且功勋卓著的华南野战军,作为中华民国北伐军的第一方面军,其各级领导,继续遵从原来华野的体制;
其次,则以李烈钧率领的江西军队,汇合安徽都督孙毓筠整编的三营皖军,作为北伐军第二方面军,以李烈钧任总司令;
再次之,就是以湘鄂的革命军队作为第三方面军,但由于湖北为黎元洪掌握、湖南为立宪派的谭延闿掌握,都还不完全服从临时政府的政令,所以这项计划仅为空谈;
然后,便是以烟台当地已经起义的少部分革命军队为第四方面军,黄兴准备令这支军队合从辽东渡海南下的军队,向山东前进,会于济南、秦皇岛。
最后,则以陕西和山西的革命军为第五方面军,只是北方和南京尚且消息不通,这层便更为空谈。
北伐军虽然组织起来,并且临时政府在孙中山授意下,也表达了一旦和局破裂,即立刻作战的宣言。
但但仍不能摆脱下面的困境∶“各军名目众多,编制歧异,且统帅指挥,既不统一,后方接济,又无专责。”
真正可以作为北伐武力的,也只有华野这支所谓的第一方面军和李烈钧带来的第二方面军而已。
烟台当地的起义武装,还有蓝天蔚在东北发动起义失败后,浮海带到烟台的关外新军士兵,这支第四方面军虽然比较服从北伐,但力量就非常有限了。
蓝天蔚这位与吴禄贞、张绍曾齐名的“北洋士官三杰”之一,刚刚在东北率军策划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未成,现在又被临时政府任命为北伐军第四方面军的总司令,军乘海容号等三艘军舰先到达山东烟台,算是在山东北洋军的后方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
林淮唐粗略估算了一下,现在还算比较支持临时政府北伐计划的,就是华野一方面军、李烈钧二方面军和蓝天蔚三方面军这三支军队了。
其中,华野一方面军拥有三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实力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大的。
但要单独对抗猬集济南的北洋军第五镇残部和第三镇两个标援军,也没有那么容易,林淮唐同样需要李烈钧和蓝天蔚等友军的支援。
他向军装革履、一本正经的李烈钧,点了点头,随即走下车站,朝着人数众多的欢迎队伍招起手来。
“鄙人……林淮唐。”
“欢迎检阅使!”、“欢迎君汉先生的检阅!”、“蚌埠各界代表,隆重欢迎林使莅临!”……
原本,孙中山是有意让林淮唐直接出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的。
这样既可以让政治影响力正在飞速增长的林淮唐,尽快离开南京,又可以让先锋队负起北伐的主要任务来。
但是林淮唐坚持他曾做过的下野宣言,连续三次拒绝了临时政府的任命。
一开始,孙中山只当这是林淮唐的谦辞。直到他和黄兴亲自带着委任状,跑到林淮唐暂居的工会宿舍力邀时,才发现,林淮唐还真是无意担任北伐军的前敌总指挥。
林淮唐自己很明白,这个前敌总指挥恐怕是不能指挥起李烈钧等人的军队,相反却要受到陆军总长的指挥。而且自己担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的话,一方面军若稍稍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就极容易遭到舆论的集火指责。
所以他改换了想法,在孙中山放弃这个打算以后,才主动提出来,自己愿意以“陆海军检阅特使”的身份,到前线去。
只要林淮唐暂时离开南京去前线,就能满足孙中山制约其政治影响力增长速度的图谋。
但是,陆海军检阅特使作为一个并非完全官方性质,也并非属于军政实职的头衔,同样不算违反林淮唐的下野宣言。
只不过,这个职权模糊的头衔,其实也有利于林淮唐设法向李烈钧二方面军和蓝天蔚四方面军扩张先锋队的影响力。
毕竟,这是陆海军检阅特使,而不只是一方面军检阅特使。
更何况……林淮唐看向蚌埠车站的大量标语。
每一处标语,写的都是“陆海军检阅使”。作者的话:月票快来到宇文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