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电发出以后,国民大会的主张很快轰动全国。本来,江淮地区的农会、工会各级职业协会与行会组织,本来就多为先锋队组织起来的,特别是经过一卅大罢工的革命高潮以后,原本许多掌握在当地黑社会性质组织手里的旧式行会,领导权也被先锋队夺取。
这样,以区域性职业代表制为主的国民大会主张,就对先锋队动员其基层组织力量而言,极其有利。
在外人看来,国民大会的主张,也同样受到较普遍的欢迎。
上海《字林西报》驻在北伐军记者团中的记者,便在歌电发出以后,到鲁中前线访问了林淮唐,并很快将林淮唐的主张带回了上海:
“……此次提议召集国民大会,其意在此次改造中国之大业,必还之真正人民代表使自为办理……淮唐希望大家唤起劳动界之觉悟,不可因彼等无学识而存鄙视之心,且须加以提倡、劝导,使人人皆怀有爱国思想则庶几矣……”
经过《字林西报》的传播后,国民大会的主张很快传遍全国,并引起全国性强烈反响,舆论界也持普遍的支持与同情。
日本方面的报纸对此评论道:“……林淮唐所主张的是纯粹的没有任何限制、由普通人民选出代表商讨解决一切政治问题的国民大会。宛如一个国家由于大革命打碎了一切旧政治机构、法律等而后重新建设。如果按照这种主张,则举国委之于完全没有限制的国民团体来管理,这是一种比欧洲无政府过激派更甚的大破坏的危险思想。”
但更多人则响应起来:“……林君汉先生提倡的国民大会不过是乘我们民众的意思,不许这些在政治机关上的人干涉我们的集会。我们应该赶快随时随地自由集合国民大会,这方是辛亥革命以还革命精神的持续,方将日进而未已,亦颇含有职业的民主主义原理,把这个精神扩而广之,很可以开个新纪元。”
在北京有些影响力的报纸,也纷纷提出:“……国民大会解决时局以来,很惹起全国人士之议论,然除一二稍抱悲观者外,大都以国民大会为解决时局之最好办法,意见之分歧,不过组织大会之手续而已。”
甚至是东南一些立宪派人士,也因为把持着地方上的商会、学会机构,因而自认为有机会在国民大会中占据主导权,所以也纷纷跟风道:
“……国民大会之声,已洋洋乎盈于吾人之耳鼓矣。”
“……希望现在反对开国民大会的,回转头来和我们大家商量怎么开国民大会的方法。”
“……林君汉先生,主张国民大会,其用意正大深远,吾辈应赞成……林先生百战功高,尤为重心中之重心,故不能不望新生民意之先生,坚持此正大深远之民治主义,则造福于国家者,虽百世犹利赖之……”
“……自余观之,即国民大会经武力之压迫而不发生政治改良之结果,然于民国前途之改进方面,仍具非常之功效,盖既促进人民对于国家有一席非常之接触,其能引起高度之爱国心,则甚彰明也,由斯以谈,无论国民大会之能不能发生效力,吾人民终须抱一种出面组织之决心,踟蹰态度,绝非所宜也……”
歌电消息发出以后,几天时间里就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四方响动的局面,这大大出乎南北两方政府的意料。知识界、舆论界热烈支持林淮唐召集国大的主张,与其同时,全国还有不少立宪派人士也出钱出力,相继成立了一些类似“国大促进会”的社会团体来为召集国大张目。
原本袁世凯在议和成功以后,完全没有重视北伐军发出的歌电,他认为大局已定,只等南京方面移交政权以后,北洋团体就可以借着掌握政权的机会,开始筹划向外国借款的“大举”,而且还可以立即把被困在湖北和山东的两支主力兵团救出来。
袁世凯没想到先是北伐军在议和成功以后,竟然还是没有停止对济南的攻势,而且袁世凯寄以厚望的德国军队,竟然在胶济铁路不战而退,不仅让袁世凯借师助剿的图谋落空,而且还让林淮唐借此机会成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的英雄,更让北伐军全体将士因为成功逼退外国军队,而获得了空前高涨的士气。
之后,袁世凯也没有想到全国各界对召集国大的主张,如此积极响应。就连北洋的大本营京津地区,都有不少立宪派人士成立了国大促进会,为先锋队张目。
至于南京,同样充满着和北京相同的大惊失色的情绪。
宋教仁是力主议会政治的,他认为一般人民智识程度尚浅,又不熟悉法律,怎么能由不加限制的国民代表来决定国家事务呢?
“国事可以交付代议机关公决,但代议机关应当由有条件、有门槛的政党议员组成,实行政党政治、议会政治,这才是救国良方啊。总统,我们不能让林淮唐继续胡闹下去了。”
孙中山这段时间很受到同盟会内部的压力,此时议和谈妥,他即将卸任,临时大总统的职权头衔也将移交给袁世凯,孙中山失去权位以后,反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遁初,我现在不是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啦,只是在袁世凯正式就任以前,代行其职权而已,林淮唐的事情,我恐怕是不好管的。”
孙中山又微笑说:“既然这是关系国会的大事,还是当由袁公来处理的,我不能越俎代庖。”
宋教仁无可奈何,只能拂袖而去。这次同盟会背着先锋队与北方突然达成和谈,幕后交易甚多,同盟会避免了在北伐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但也导致了许多激进派的党人离心离德,内部分裂情况愈发严重。
倒是之前陶成章、章炳麟都表态支持议和,宋教仁感到毁党造党的时机算是比较成熟了,如果孙中山继续如此顽固,他宋教仁就必须自己承担起改造同盟会的重任来。
“……章炳麟有与我们合作的意向,两会一旦合并,新党名称可以改称为国民党……我们国民党要坚持在约法框架中进行议会政治,绝对反对没有条件和门槛的国民大会主张……”
南方临时政府,在面对国民大会的挑战时,已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四分五裂的态势,这对急于分化南京临时政府的袁世凯来说,也是乐见其成的一种局面。
所以袁世凯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他接受杨度的建议,突然向林淮唐和北伐军诸将回电说:
“……余并不反对国民大会,惟需审慎防弊……中央已经饬令召集本处公团研究召开国民大会进行手续,并限期呈报,以便中央汇集踩择……”
袁世凯的策略非常圆滑,他并不像宋教仁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国民大会,而是采取拖延的办法,一面勒令政府人员拟定办法召集国民大会,另一方面则借口“具体研究”、“法律上根据薄弱”、“实施上具体的困难”等等方法,并不真的去履行。
袁世凯的用意,即在于拖过这关键性的几个月时间,只要等到南京临时政府将政权完全移交给北洋以后,他自然可以放开手脚再去对付林淮唐。
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没有必要为了提前压制林淮唐而节外生枝,所以袁世凯还专门给林淮唐发去一份带有安抚性质的电文,声称要邀请林淮唐到北京来看一看、坐一坐,还表示新政府中必留有总长之位于林君汉先生云云。
林淮唐对袁世凯发来的邀请,只当是废纸般扔掉。但袁世凯对国民大会主张认可的电文,则还有利用的价值,林淮唐很快便授意先锋队系统下的机关各报,都传发袁世凯赞成国大的电文,以使山东等地一部分反对华东国大执委会的保守派没有发难的理由。
“华南的潮梅和闽南各区,暂时不向华东这样召集大区级别的国大。我们和广东都督府的廖仲恺、福建都督府的郑祖荫,合作关系还比较密切,现在要继续争取他们加入到真正革命的行列里来,暂时不召集华南大区国大。
但华东方面,我们一定要确保豫东、皖北、江北、鲁中南和胶东地区,全部由华东国大执委会代为行政,绝不承认南方或北方政府未经国大擅自发表的任何省县行政官员。”
林时爽又问道:“袁世凯一面敷衍我们要求从速召集全国国大的要求,一面催促南京移交政权,想必其意依旧是要在北京召集一般资产阶级性质、有较高条件和门槛的国会,先锋队该如何应对?还有济南的战事问题。”
“南北政府之移交,北京国会之召集,没有大半年的时间很难定下,这段过渡期内,我们完全可以用华东国大执委会的名义经营淮海地区和潮梅闽等地的革命根据地。确保当袁世凯要向我们摊牌之时,先锋队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完全有能力对抗并消灭南北一切反动政权。
济南问题,参谋处认为南北议和以后,黎元洪极可能放段祺瑞兵团北撤河南,一旦段祺瑞兵团北归,则野战军就不大可能再继续实行歼灭冯国璋兵团的计划了。现在陈更新等部的任务,要从攻克济南,转变为尽量在山东省内占领更多州县,建设我们的根据地政权。”
林淮唐说完话以后,把大衣裹紧在身上。这是春醒前的最后一股寒风,德国人已通过黄译德送来了最新消息,他们接受了林淮唐的口头保证,正在陆陆续续把那为数不多的军队撤回青岛去,先锋队在外交交涉的战场上,即将取得一场捍卫国格的空前胜利。
春天要到了,国民大革命还会远吗?
===
(第二卷完。接下来第三卷的主题,将以发展华东、华南等根据地为主,并且南北议和、民国正式成立以后,林淮唐也要开始着手把先锋队改造为一个更加完善的政党了。这个新党的名字,宇文大概考虑还是沿用社会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