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五十二章 粤秀楼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粤秀楼会议

这天下午,没有太阳的天空阴霾沉闷,林淮唐就住在都督府附近,与孙中山、黄兴寓居同一处饭店。黄花岗一周年的纪念活动结束以后,由孙中山做东,国民党的许多要人们先后与林淮唐交杯换盏,谈了许多废话,并无益于任何大局,只是使双方表面上又显得热络了一些。

记者团,还有广州本地的士绅、富商、政客,都围到林淮唐的周边来,或者夸赞他是“民国元勋”,或者吹捧他是“大政治家”,无数名刺名帖也被呈了上来。

林淮唐顿时有种昏昏沉沉的错觉,他向后退了一步,整个人仿佛都想融到灯罩下的阴影似的,将宴会的中心焦点让给了孙中山和黄兴。

孙中山站到讲台上,又开始做一番“振聋发聩”的讲演:

“……诚以民国与帝国相反,民国以民为主,帝国以民为奴;民国欲人人皆有新知识,帝国欲人人皆为愚蠢子;民国乃国民之新世界,帝国乃国民之旧地狱。此所以欧美爱自由之国民,于百余年前如美、法已革去帝国,造民国,所以有今日欧美之新世界也……

……使国民有世界之知识。普及教育,提倡科学,宣传三民主义,使人人皆知国为民有,非一家一姓所得而私,亦非腐败官僚、专横武人、阴谋政客所得而治。中国权利非少数人可得而享,更非少数强权家可得而断送。于生活上日求进步,衣、食、住须求改善,道路必求改良。将民国造成一极乐之世界,非国民有充足之知识不为功……”

孙中山先生讲得真是正确,但也仅限于此了。林淮唐装作不胜酒力的样子,他摇摇晃晃,很快就要求回去寓所休息。

只是林淮唐坐上汽车刚到寓所,休息没有一会儿时间,马上便又战胜了“宿醉”,不到凌晨三点钟,便又让卫兵点亮了灯。

卧房外站着四名卫兵,通宵一夜守卫着书记长的居所,年轻的战士都对林淮唐露出关切的神情。

“嘘……别说话。”林淮唐竖起一只手指,“点一盏灯就可以了,我要看会儿书。”

“书记长,天还早呢,要不要再休息一会儿?”卫士们问道。

“没关系,我身体强健得很,你们不要担心,这样,帮我烧一壶茶,可以吧?麻烦你了,帮我烧一壶茶。”

“是!”

一盏灯、一壶茶,林淮唐翻开随身携带的德文工业技术材料,又细细阅读起来。他这段时间看得内容,较多以米轨铁路相关的部分为主,由于法国人在越南殖民地和中国的云南省也有投资过米轨铁路,所以林淮唐的案边,又请陈独秀买来两本法语的交通年鉴学习。

警卫战士很快端着一盘粤菜茶点进来,在盛满虾饺的蒸笼旁边,还放着写有“廖仲恺”三个字的一封信。

“书记长,是都督府送来的。”

“好。”

林淮唐深吸一口气,他把廖仲恺的信拿到手里,那一屉虾饺,则送给了卧室外的警卫们享用,林淮唐自己对食味之事,早已丧失了全部欲望。

他轻轻打开信纸,飞快扫过一眼,廖仲恺是真正的务实派,按林淮唐此前所想的分类来说,大抵算是一位实干家了。

实干家和幻想家的区别,自然在实践与否的区别上;而实干家与革命家的区别,则在实践的道路是否正确之上。

廖仲恺在信里邀请林淮唐天亮以后,到都督府附近的粤秀楼相谈国社两党合作的具体实务。他还在信里代孙黄二公向林淮唐道歉,说孙中山邀请林淮唐加入国民党一事,只是孙先生的“一时儿戏之谈”。

林淮唐光是看着信纸上的文字,都能想到廖仲恺两道八字眉耷拉下来,那副尴尬的模样,不免又是一笑。

林淮唐中学时曾去过广州旅游,印象里粤秀楼好像就在后世广州二中附近,他从前还在粤秀楼附近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拍过照,记得还专程去看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寓所。

“你们准备一下,天亮以后,我们就去粤秀楼。”

现在的国民党,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改组,同从前孙中山、黄兴独尊的同盟会,有了非常大的差别。

孙中山和黄兴两人空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但完全接受着袁世凯的摆布,一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个担任南京留守,其实都算做了袁世凯的政治俘虏,宣告了自行的下野。

所以廖仲恺虽然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坚实信徒,但他作为国民党在广东省的总负责人,又是行政上的广东都督,当然可以由他自己来决定与社会党在广东省的合作事宜。

不仅孙中山、黄兴,不能干涉其事,甚至就连目前国民党真正意义上的党务领袖宋教仁也不行。

这就是目前国民党的体制。

说是一盘散沙,似乎过分了,但从上到下各行其是的评价,并不能算作贬低。

林淮唐一边喝茶一边读书,广州四月天的清晨也不算冷,气温已渐渐闷热起来。他推开门窗,让街道上的凉风吹了进来,接着又走到阳台上呼吸早上的空气。

原本空荡的街道上,陆陆续续增添了许多路人。大批的年轻人,也活跃在街道上,他们的手臂上绑着雪白的布条,布条上写着“三民主义学会”六个字,手中都拿着许多宣传材料和大幅的标语。

林淮唐的警卫站在一旁,说:“三民主义学会,好像是廖都督办起来的,先生,这就是在模仿咱们党办的君汉主义学会吧?”

林淮唐抓起外套,自矜一笑,廖仲恺这位实干家能力确实不差,进步学习的速度也很快呀,不可小觑、不可小觑。

“走,去粤秀楼。”

粤秀楼建筑独特,东西南北都有三合土修筑的炮楼作防御,非常坚固,一旦有事,便能居高临下保卫都督府。

炮楼中间,有一道回廊,,精致玲珑,回廊转折尽处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房,座北向南,楼上有东西两厢,中间为客厅。楼房周围林木葱笼,鸟语花香,登楼远眺,珠江风物尽收眼底,林淮唐由廖仲恺派来的佣人领路,穿过花园,才到了会议厅前,廖仲恺早已等候在会议厅的庭院之外。

“廖都督早啊,我是否来得太早?”

廖仲恺今天没有穿西装,也没有着军服,而是穿着一身由林淮唐“发明”的深灰色中礼服。

“不早不早,君汉先生,正好同饮茶后再谈事。”

广东人好饮茶,可不光是喝茶,主要还是吃茶点了,各种甜食面点,算得上是粤菜精华之一。

会议厅里,廖仲恺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满满一桌茶点,十几屉蒸笼码放成圆圈,上头还冒着热腾腾的烟气。

“……以今日事势观之,都督以为粤省还能安宁多久呢?”林淮唐受廖仲恺的邀请,也不好拂了人家的面子,还是坐了下来,先吃了几口,才说道,“据我党所知,袁世凯将当初镇压广州起义的龙济光调到梧州,大量补充了饷械兵员,其麾下济军拥有两个师兵力,这实在同中央提倡的裁军减兵计划不太相符啊。”

廖仲恺默然,袁世凯打出裁军牌来压制南方革命党人,确实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广东省内,国民党控制的革命武装,也已经裁军为了两个师,比起省内以龙济光为首的一群旧官僚、旧军人武装,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在国民党控制的各省之内,廖仲恺在财政和军事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算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了。

这不仅表现在廖仲恺向袁世凯力争发布征兵令、调动军队和整饬兵工厂之权,还表现在他对于裁军的数量与步骤,始终坚持依本省实际情况而定,不愿意受袁世凯的限制。

在财政方面,廖仲恺也做了很多努力。

他从确定货币流通办法、清理各类厘捐税收和发行有奖公债等方面入手,切实加以整顿,已经使省府财政有了明显转机。

国民党改组以后,宋教仁已经从党纲中删除了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删除了“平均地权”这句话。但廖仲恺在广东搞的更换土地契约法案,还是以“平均地权”为根本精神。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土地所有者持前清政府所发旧地契,于两个月内交军政府进行登记,换发新照;而业主自由呈报地价,政府按价抽税百分之二;逾期未换契者,加倍征税。

这项政策,很明显是模仿的社会党一部分土地政策,只是改革力度远远没有社会党那么大。

只是廖仲恺也实在没有基础,像社会党那般行事。

社会党是先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的清查没收,将一大批前清官绅吓跑,再迅速宣布更换土地契约,不按期同社会党政府更换新契的官绅,只要超过一个月时间,社会党政府便会将其土地一概没收为官地。

有条件的直接改造为国营农场,缺乏农场经营条件的,则首先将其分配给原来就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佃农,若这里没有佃农,就将其分配给复员军人所有,以此彻底断绝那些官绅搞“还乡团”反攻倒算的可能性。

但仅仅是廖仲恺现在这种力度的土地改革措施,就已经面临了极其强烈的反对。这几天孙中山和黄兴亲自找到廖仲恺,劝他冷静行事,廖仲恺只能无奈选择妥协,宣布将换契税从百分之二降为百分之一,又宣布延长换契期限到民国二年。

廖仲恺多番努力,也只能勉强在袁世凯的强势压迫之下和孙黄宋的一味妥协退让之下,勉强维持一个平衡点。

廖仲恺苦笑:“君汉先生知道,我左支右绌,也只能勉力维持粤省如今局面,要压制龙济光,实难执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