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374章 襄阳府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 襄阳府事

自己老爹被人从南宫抬出来重新做起皇帝之后,大明的特色就是反贼多,民间的,官方的,占的全乎。

曹钦之乱,又是一场把老爹的脸面踩在地面上的不光彩事情,在某种方面来说,是最搞笑的一场叛乱,这样一场搞笑的叛乱,也与朱祁镇的第二次帝王生涯增添了笑柄。

朱见深一脸笑意的看着曹钦:“去福建水师好好学习本领,日后能跟在曹公公身边,既尽孝,又报国。”

虽然曹吉祥说的时候,曹钦满脸的不耐烦,可皇帝陛下说的,曹钦就不敢流露出丝毫不满,赶忙应道:“是,陛下。”

与曹钦说完之后,朱见深便也没有再搭理他了,带着张保,曹吉祥二人在这里逛了逛。

算是彻底的放松了一下自我。

半个时辰后,曹吉祥跪送朱见深,等到朱见深走到了马车旁的时候,曹吉祥才站起身来,而身后的曹钦却是一脸笑容:“爹,这是什么宝贝,陛下都来这里看。”

“这可是我漂泊万里,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到的,对于我来说,比那些金银珠宝要贵重的多。”

曹钦听完皱了皱眉头,比黄金贵重这件事情他不敢苟同,但也不会自讨没趣的在这个时候,让老爹不开心。

朱见深回到了车架旁,准备打道回宫,问道一直守在马车旁边的宫女:“安嫔可曾回来。”

宫女赶忙应道:“陛下,安嫔未曾下车。”

朱见深听完之后,略有惊讶,上了马车后,看着坐在旁边的杨玉儿:“为何不下去散散心。”m.

杨玉儿低着头回道:“陛下,您带着妾身出宫游玩,已是天大的恩典,妾身懂得礼数,不敢轻易下车,为陛下惹麻烦。”

在杨玉儿看来,自己的命都没有怀里面的孩子珍贵,即便她真的想下去玩一玩,可又怕有了什么闪失。

朱见深听完之后,只是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在张保一声起架下,车队开始返回京师。

到了官道之上,朱见深带着杨玉儿又登上了天子九架,颠簸就更少了一些。

回到京师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沿途行走的商铺早早的关门,道路两旁的百姓也都被

短时间的转移。

到了宫城门口的时候,朱见深便扶着杨玉儿下了天之九架。

朱见深并没有着急入宫,而是看向了天际。

天边的晚霞消退之后,庞大城池的背影变成了银灰色,京师百姓家中冒出的乳白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交融在一起,象是给墙头、屋脊、街口都罩了—层薄薄的玻璃纸,使它们变得若隐若现,飘飘荡荡。

大明的权力中心,京师已经平静了数十年,正统十四年经历过北京保卫战的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朱见深回到宫中后,便拿到了司礼监替他撰写的圣旨,观看一二,而后交由张保盖印,发往朝鲜石彪,赵辅谷州城处。

而与北京城相比,此时的襄阳城就是另外一副光景。

街头之上躺满了流亡的老弱妇孺,那些壮年人在入城的时候,都不被允许。

几名穿着比较干净的人走在街头,为首的正是襄阳知府马得草,除此之外,都是襄阳府各州县的官员。

这些人看着街头上那些孩子,跟老人,脸上都不好看。

襄阳四十余万百姓,从成化九年开始就没有一年好光景,成化九年涝,粮食减产,成化十年,旱,颗粒无收,之前靠着山,傍着水,勒紧裤腰带还能过活,都想着在成化十一年打个翻身仗,可今年还是天不顺人愿,这个时候,地主家都没有了余量,十余万的百姓没有了口粮,背井离乡,成为了流民。

“知府大人,到了现在,布政史大人,巡抚大人到底是什么章程,要是各府库再不下开府之事,那这百姓要不跑光了,要不就全饿死,”一个年轻的县令开口询问道。

马得草转过头看了一眼这年轻人:“诸位大人的想法,岂是我们这些下属能够揣测的吗,他们肯定有章程的。”

“哼,据下官所知,现在那个武阳候石亨率军经过江夏(武昌),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前程忙于招待,哪还有心思管我们襄阳,大人,您下令吧,要不襄阳上百个粥棚可都没有粮食了,要是百姓们都跑到了山沟沟里面,这事情可都不是掉脑袋的事情了。”年轻的县令怒声道,他早就不满

顶点小说

了。

马的草听完之后,停下了脚步,转过头来看着这个年轻人,冷冷的说道:“年轻人不要太气盛,大人们都有难处,只凭着一腔热血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

这年轻人冷哼一声,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却被身边的人给挡住。

这年轻的县令叫赵怀安,苏州人士,家中颇有钱财门路,中举之后,就在应天府呆了两年,就被外派到了襄阳为县令,他第一年来的时候,就是成化九年,也是将湖广官府的办事方法给尽收眼底的。

从成化九年第一次遭灾的时候,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就没有说实话,本想着下一年就好了,可第二年还是没有好,官员们还是心存侥幸,也没有说实话。

到了今年,秋收的时候,本应该摊牌的,可湖广巡抚这个从京师下来的官员却觉得,皇帝陛下正在大婚,若是将湖广的情况全盘说出,就是在给大明朝抹黑,因此耽误了下来,错过了最后一次坦白的机会。

本来湖广是有着自己的处理方法,先挪用府库的粮食,帮助襄阳度过这次难关,可麻烦事情又发生了,石亨带兵要去云南,眼看就要打仗,那些高官们又开始害怕了,若是朝廷今年要用粮食,运往云南怎么办,对开府的事情,就开始左右摇摆了。

距离年关还有一个月,对于襄阳的百姓来说,这注定是最难熬过去的一年。

街头之上的孩童睁着眼睛,看着从他们身旁经过的官员们,充满了好奇。

一个调皮的六岁男孩,看着这些人,想要爬起来,去朝这些人要点东西吃,却被自己的母亲拽住。

“别猴使翻儿,省着点力气,明天能多排几趟队。”

孩子看着母亲,点了点头,低声应了句:“知牛儿,阿妈。”

而马的草带领着诸多的官员返回了知府衙门,经过一番商讨,最后决定,将城外的十八个粥棚,缩减到六个,这样熬的粥就会少一点,能多坚持几天。

赵怀安听到这话后,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十八个还不够,现在还减下来十二个,这摆明就是把提出问题的人饿死,就没了问题……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