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惠读书>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十五章 复员战争(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复员战争(八)

“何遂是我们的朋友,这一点,阿文,我想何遂是可以通过方声涛的关系争取过来的。”

黄兴并非完全对袁世凯没有警惕,只是我们的克强先生实在太习惯向现实情况作出妥协。本来南京留守府是计划通过大裁军做精兵简政、汰弱留强,将革命军中的精干军官和战士全都集中到第八师来,打造一支王牌部队。

但结果是这个计划一遭到反动派的舆论攻击,黄兴就退缩了;这个计划在革命军中引发一部分被裁撤兵士的不满后,黄兴就放弃了。

如此妥协,又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何遂负责第八师的招兵工作,他手上应该有南方各省革命军精锐士官的名单资料。”姚雨平提出来说道,“书记长是希望争取到何遂的帮助?但我们光是安置华东野战军、华南野战军自己的基层复员官兵,花费就极其巨大,如何能够再承担起安置一批精锐士官、军官的费用?”

何遂为南京留守府招募到的这批军士官,清一色都是毕业于各省专业军官学校,乃至于保定军校及日本陆士的军官生,职业素养是可以信赖的。

而且何遂还从中专门挑选了在辛亥革命以前就参加了同盟会的人员,革命意志最起码也比一般人要强。

就算考虑到这批军官生是同盟会的中坚分子,革命思想未必就是左倾,也未必就支持如今已和同盟会渐行渐远的社会党,但在林淮唐看来,把这批军官生教育改造为未来革命军队的种子,是要比社会党自己完全从零开始快得多。

林淮唐说:“保定军校、日本陆士……这些学校毕业的军官生,我不敢保证他们一个个军事素养都称得上过硬,但比起咱们军队中许多半路上马的人,至少基础要好很多。又都是些老同盟会,黄兴这么白白将人家裁撤掉,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损失。”

姚雨平则说:“也不尽然如此。南北议和以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军官生,现在已经陆续返回学校恢复学业了。而且据我所知,袁世凯政府已经许诺,南方革命军里的高级将领如果退伍,政府就会资助他们到日本留学深造去。”

林淮唐啧地冷笑一声:“士云啊,这摆明是袁世凯的糖衣炮弹,北洋当然乐见革命军将领纷纷马放南山、归隐山林。说是资助到外国深造留学去,其实说白了不就是一种变相的流放吗?我们不能上北洋的当。”

“但……现在舆论上、政治上,确实袁世凯这种做法很占上风。”

书记局之前内部讨论的时候,林淮唐其实也提过社会党自己办一个军校,用以招揽和安置黄兴裁撤掉的这批军官生。

但问题是此前先锋队时期,林淮唐就已经和他的蒙学老师福建都督郑祖荫,在福州合办过一个福建陆军军官学校,结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当时正是北伐军事戎马倥惚的时候,有志青年多直接参加北伐军,谁会在辛亥革命最火热的时间钻进学校里头呢?另一方面则是福建陆军军官学校这样的名头,实在不能和中央控制的高等军校比吸引力,更不可能和袁世凯现在提出的资助留洋比吸引力。

军官、士官不同于一般革命官兵,一般革命官兵只要能够解决其实际的生活经济问题,就基本上能够拿下来了。军官、士官阶层,要求可就多得多了,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的话,军官、士官阶层的需求最少都要到尊重需求的层次。

一直负责征兵工作的喻培伦,说得很是明白:“如果党中央仿照福建陆军军官学校的先例,在华东大区再开办一个军官学校,招募应该还是能够招募到一批军官生的。毕竟袁世凯不可能满足所有军官生的要求,能去留洋或到保定军校继续学业的人,肯定只是少数。”

林淮唐摊手道:“但毫无疑问,这少数的一批人,又肯定是革命军队中专业技能最过硬、革命意志最坚强的一批人,也是我们党现在必须尽量争取到的一批人。”

姚雨平还提到另外一点:“还有一件事情,现在袁政府对地方各省自行开办军校的事情,指责很严厉,段祺瑞执掌的陆军部正在起草相关的军校组织条例。舆论上正在酝酿风气,好像哪一省自己开办军校,就是哪一省想要割据自雄。”

林淮唐噗嗤笑出声来:“这说得也没有错,据我所知江西李烈钧、云南蔡松坡都在忙着开办本省军校的事情,诸君同志觉着他们是急着建设民国的军事教育事业,还是想着割据自雄呢?”

李烈钧和蔡锷两人,都是地方都督中的强势人物,对于袁世凯政府出台的种种限制都督权力的政策,反对声也最大。

此前黎元洪为迎合袁世凯大权独揽的政治野心,提出了所谓军民分治的问题。他列举革命时期暂时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认为“军人柄政”,“流弊丛生”,主张““将军务、民政,划为二途”。袁世凯对黎元洪这一主张十分赞赏,力图马上付诸实施。

但是,江西都督李烈钧、云南都督蔡锷都率先起来反对。他们通电指出,革命方法本来就分军政、约法、宪政三个时期,革命后的形势要求以“兵权保秩序,以图改革之进行”,因此都督一官,“目前决不能骤废”,“应统揽一省之治权”。

接着,广东都督廖仲恺也通电响应,表示:“非国基大定,宗社党无从煽发,不宜行军民分治。”他在详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问题的长电中,针对袁世凯的隐衷,更进一步提出∶中央应对“各省都督授以军政、财政两权,令其自行裁遣军队,整理财政,先使恢复旧规,然后徐图根本上之计划。断不宜大举借款,思以财政权操纵各省”。

为了反抗袁世凯的控制,他们不仅公开活动各省都督,共同抵制“军民分治”,而且秘密联络南方各省,企图建立应变联盟。

据熊克武透露,李烈钧就曾密电四川代理都督胡景伊、民政长张培爵说:“诸君……皆为创造民国巨子,敢请输诚联络,结一最稳健之政治、军事团体,对于中央为一致之进行。如政府能以国利民福为前提,则维持拥护,互相协助;如政府夹有私心,藉统一之名,施专制之实,亦惟有群起力争,实行匡正。总以地方监助政府,不使政府操纵地方,庶不失权外人,复陷专制,种种险象,或可消弭。”

对李蔡等人这一正确立场,林淮唐也采取了坚定支持的态度。他先是通过郑祖荫发表了二人的联名通电,说:“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本来不成问题,不过反对者藉此肆其鼓簧。……盖须相因而行,不能执一。民权为天经地义,专制恶风,断难久存于二十世纪。”

接着林淮唐又为解决军人执权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倡导国民大会的主张。李烈钧和蔡锷本来均不赞成召集无门槛、无条件的国民大会,现在也因为袁世凯的压力,相继发表了支持的通电,倒让林淮唐一时间摆脱了此前被十多位都督一起骂的囧状。

林淮唐笑道:“我们照顾陆军部的面子,可以不直接使用军官学校这种名字。这本也不重要,难道我们把华东军校改叫做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便培养、安置不了专业技能过硬的军官生了吗?”

林淮唐拍着手,又向众人强调道:“无论有什么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建设军校,依旧是我们招揽和安置被裁军官生的一大途径,决不能放弃。”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